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房价的疯狂时代正悄悄谢幕?

2014-03-17 01:04:25 来源: 郑州日报
字号  

    伴随着本次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分类调控”的提出,关于中国房价的走势,舆论再度陷入混乱。

    为了应对年关考核,地方政府从抑制需求出发,连出重拳,提高首套房贷款利率,提升二套房购买门槛,征收二手房交易税,最终收到了这样一份答卷: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9月以来,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都超过了20%。

    这说明用一刀切的方法,针对房产需求千差万别、价格参差不齐,尤其是地方经济发育程度、负债状况不一的城市统一调控,是充满浪漫主义的,背离实际的做法,也导致实际操作的成本高昂。

    继秉承“简政放权、回归市场”的三中全会公报只字未提房产调控,《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完成着政策的完善和纠偏:“针对不同城市情况分类调控,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应,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而社会上关于房价走势的预测一时间乱花渐欲迷人眼,房价整体崩盘说、稳定说、持续上升说等等,不一而足,广大公众如坠五里云雾。

    首先,房价整体崩盘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且不论中国城镇化远远没有完成,刚需旺盛,加上货币超发导致的人民币贬值压力巨大,百姓投资渠道无比狭窄,以及中央地方财权事权尚未理顺,地方债务高企、银行坏账危机重重,房价一旦全面崩盘,必然引发恶劣连锁反应,危及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尤其是热爱投资房产的新兴中产阶层将遭受空前劫难,中低收入人群却很难从中获益。以一线城市动辄几万一平方米的房价为例,下跌一半,中产家庭资产会大大缩水,而普通百姓仍买不起,会继续抱怨政府、吐槽房产商。

    在分类调控之下,中国房价未来会呈现复杂化、区域化、地方化的趋势,不仅提醒房产商,也提醒购买者更加小心,因地制宜,有的放矢。一句话,真正考验大家智慧的时代来了。

    一线城市房价由于畸高,调控出于社会稳定等需要,持续快速上涨的可能性不大,调控短期不会放松,会呈现平稳态势。

    二线城市总体会温和上涨。主要因为一线城市人口负荷沉重,环境资源危机加重,对外地人口的进入日益关小城门,因此二线省会城市会成为投资房产的重点。

    而三四线城市整体发展与公众期望值距离甚大,短期难以吸引更多人去就业定居。但由于房价由地段决定,三四线城市即使出现鬼城的概率较大,也会走向分化,越靠近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越有承接产业转移、分担人口压力的优势,房价必然随之升温。

    如果中国商品房价最终回归市场规律主导的话,在宏观经济向好、国际局势稳定、西方经济持续转暖的大背景下,中国城市房价枯荣取决于两个铁律:一是有没有可持续增长的产业,二是有没有实现人口集聚的能力。

    当然,未来不动产登记、房产税征收、小产权房问题的解决对于房价会产生冲击,但这都需要时间,短期不会造成严重影响。

    房价在中国已经演变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其中意见最大的是数量惊人的中低收入者,未来随着城镇化进程,这个数字还会上升。《政府工作报告》在对商品房采取更加务实、科学、理性的调控政策之余,对地方政府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将以全体人民住有所居为目标,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今年新开工700万套以上,其中各类棚户区470万套以上。并推进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运行。年内基本建成保障房480万套。

    这意味着中国住房将实现双轨运行:中低收入者靠政府主导的保障房,中产以上人群靠市场化的商品房。后者会进一步提升购买保有成本——房产税的征收就是一个明确信号,唯愿这些税收能为保障房建设雪中送炭,而不会变成地方政府楼堂馆所的财源。因此,在保障房建设分配过程中,尚需严格的制度保障,尤其是监管和问责。

    其实,要真正缓解困扰中国的住房供需矛盾,根本还在于在经济健康快速增长的过程中,真正提高国民的收入,尤其是完善国家福利制度。只有缓解了百姓看病、养老、教育的后顾之忧,住房才能彻底摆脱投资投机,回归居住基本功能。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房价能否回归理性,是中国当下深化改革能否取得预期成果的一个关键试金石。但不管怎样,中国房价的疯狂时代正在悄悄谢幕。      石述思

[作者: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