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萨达的脚步
从港区开始规划时,高鼻梁、大眼睛、棕色头发的约翰·卡萨达就占据了郑州航空港区新闻报道的头条。作为“航空大都市”模型创立者、全球航空经济第一人,卡萨达“空降”郑州后,就对这片土地情有独钟。
2013年3月7日航空港区获批复,卡萨达的脚步并没有停下来。同年5月18日,卡萨达中国工作室揭牌,工作室落户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河南航空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金真教授,兼任卡萨达中国工作室负责人,金真教授告诉大河报记者:“卡萨达中国工作室以接项目的形式运作,工作室成立一年来,一直很忙碌,做了一系列招商引资的工作,目前正与清华北卡物流洽谈合作。”
“工作室落户后,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与河南省外国专家局洽谈怎么帮航空港区引进人才。”金真教授介绍,“工作室针对海外人才,主要涉及规划、设计、开发方面的高端人才。”她
说,目前工作室正在筹建海外人才需求目录,一旦港区需要大规模引进海外人才,能迅速建立联系。
航空港区管委会相关人士向大河报记者透露,航空港区准备聘请卡萨达作为人才战略方面的顾问,“我们希望能通过卡萨达,为港区引进更多的海外人才”。
除了卡萨达搭建的人才通道,国内最顶尖的专家也进入了航空港区的视野。“去年以来,我们瞄准了施一公这个最著名的河南籍院士。”白俊德说,“施一公是生命科学和生物制药方面的专家,这与航空港区产业高度契合。”
大河报记者注意到,在最近北京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施一公非常关心航空港区的人才计划,“郑州航空港区应该成立科技发展顾问委员会,”他说,“港区的建设最需要的一定是人才,项目还是需要人才来做,没有人才什么都做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