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让优秀传统文化 驱散“心灵雾霾”

2014-03-13 02:18:28 来源: 郑州日报
字号  

    让优秀传统文化

    驱散“心灵雾霾”

    本报记者 李 杨

    两会

    教育

    今年两会上,有关传统文化教育的话题再次成为热点。“国家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魂魄,是凝聚力的根本。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刻不容缓。”朱永新委员表示。与此同时,不少委员也提出了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程教材,加强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对思想道德危机等建议。

    如何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走进孩子们心中,驱散他们心中的“雾霾”?近日,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了我市部分中小学的教育专家。

    学校重视积极引导

    过的是圣诞节、愚人节,吃的是肯德基、披萨饼,穿的是耐克、阿迪,看的是米老鼠、奥特曼,崇拜的明星是乔布斯、科比,一心一意想着出国留学、海外定居……您的孩子也是这样吗?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家长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正如一些政协委员所说,外来文化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些传统节日、传统饮食、传统服装、民族英雄、历史记忆距离生活越来越远,也越来越难以引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共鸣。这些无异于心灵的雾霾,破坏力更强,造成孩子们精神世界的浮躁、迷失、荒芜甚至幽暗。

    “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是有一些冲击,导致现在的孩子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并不深刻,但是各个学校都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积极对孩子进行引导。”管城回族区港湾路小学党支部书记李茜告诉记者,在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和纪念日,各个中小学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例如举行包饺子、包粽子比赛,举办民俗工艺品作品展览,邀请民间艺人走进校园等等,通过这些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对民间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据介绍,港湾路小学的阳光体育运动中也有许多非常受孩子们欢迎的传统游戏,滚铁环、踢毽子、跳皮筋……每个课间,孩子们都在运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浸润,同时也收获了健康和快乐。李茜表示,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细致、耐心、从容的个性,对他们的一生都大有裨益。

    “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对中国的悠久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激发了他们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之情。”李茜说。

    系统课程有待研发

    在金水区优胜路小学,有这样一门课程——走近古诗词。每周一节的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们一起搜集、朗诵古诗词,并进行书写和表演,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感悟其中的人生哲理。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因此,课堂是他们了解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该校党支部书记张仁杰告诉记者。

    据了解,我市不少中小学都非常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并为此专门研发出自己的校本课程。而二七区幸福路小学更是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学业评价方式挂钩,从上学期开始在一年级试行,不再仅凭一张试卷来考核学生,而是要考察学生是否关注到身边的人和事、是否懂得感恩、文明礼仪是否规范、汉字书写是否工整等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获得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但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仅有几个特色活动和校本课程是远远不够的。中华传统文化应该成为一门课程,并在国家层面的教材、教学大纲、评价方式中有所体现。

    “目前某些学科的教材中其实也有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例如语文、品德与生活等学科,但是比重不大,这就需要任课老师的细心挖掘和引导。”张仁杰表示,他十分期待国家系统研发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在各学科中增加传统文化的教学单元,在教学内容上固定下来,并对学科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文化氛围社会营造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大多数孩子对传统文化都是喜欢接纳的,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他们又不得不以升学为第一要务,还要参加各种补习班、兴趣班,根本没有时间对传统文化有更多深入的了解。

    “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仅靠学校,社会环境和氛围也非常重要。”二七区幸福路小学校长胡建玲告诉记者,现在的家长聚在一起,讨论的都是谁家的孩子考了好成绩,上了好学校,有了好工作,而不去关心谁家的孩子更懂礼貌、孝敬父母、乐于助人。家长们这种错误的评价方式导致了家庭在未成年人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严重缺位。失去了家长的认可和鼓励,孩子们对于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渴望和热情也自然而然地消退了。

    “教育是不能急功近利的,而中国拥有五千年历史的灿烂文化也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胡建玲希望,在一些中国传统节日,社会上能够多组织一些彰显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型活动,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也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李茜也表示,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承,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全方位、有意识地引导。“其实,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这些地方每年都有很多有关传统文化的展览。这些完全免费开放的展览,花费不少但门可罗雀,而这些充满热情的孩子们对此却一点也不知情。希望这些场馆可以将展览的时间、地点、主题等信息通过媒体宣传出去,或者可以联系教育部门和学校,不要让孩子们失去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熏陶的大好机会。”

[作者: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