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郑州新闻

郑州大二男生做公益:只想让生活变得有意义一些

2014-03-07 06:59:56 来源: 中原网--郑州晚报
字号  

“暖手计划”,刘伟龙和孩子们在一起

快乐地助人,19岁的他成了一群孩子的“爸爸”

2012年,刘伟龙被河南工业大学中英国际学院录取,在大学校园他成立了自己的社团:青年V公益。

“一个瓶子的力量”是刘伟龙组织的第一个活动,倡议社团志愿者用“捡瓶子”换来的钱做公益。说起这件事,刘伟龙又笑了:“这也是对社团同学的一个考验,因为不少同学入团只是出于好奇,并不理解公益的真正含义。”“一个瓶子的力量”让青年V公益社团的人员组成更加纯粹,40多位热衷公益的同学聚在了一起。

周末,带着馒头和水走上街头,为流浪人口建立档案,帮助他们寻找亲人。

替农民工维权讨薪,让他们不再被坑骗被侵权。

发起“暖手计划”,先后为5所山区小学的800多名孩子送去棉手套。

每周都去福利院,给孩子喂饭、洗澡、剪指甲,陪他们玩儿。

…… ……

这是他们一直做的事情。“没一件大事儿,全是小事儿,但我觉得挺有意义。有时候,你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可能会给别人带去很多。”刘伟龙说,力量虽然小,但坚信总有人需要。他举了一个例子,福利院的孩子们。

“尽管生活上有工作人员的照顾,但从小失去父母的孩子们,在情感上始终缺失,他们尤其渴望拥抱,每次我冲着他们张开双臂,他们都会‘咯咯’地大笑着抱我,比我抱他们还要紧。”

由于每周都去福利院,那里的孩子和刘伟龙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如今,刘伟龙一走进福利院,就能听见孩子们此起彼伏的叫喊声。“有喊哥哥的,有喊叔叔的,还有喊爸爸的,我也分不清谁喊的是什么,乱成一锅粥。”聊起孩子们,刘伟龙满脸幸福。

快乐地坚持

感觉收获比付出多很多

刘伟龙说,这几年他做公益,感觉收获要比付出多很多。他仍然记得2011年4月,他第一次去看望同龄男孩小高的情景。

“那次,我坐了很长时间的三轮车,给他家带去了一袋大米、一袋面粉,还有一些方便面和衣服。跟我同龄的小高很腼腆,我跟他说了好多话,他都只是笑。我离开时,他一直跟在我身后,走了十几分钟,他突然从山边一条小岔路绕到我跟前,手里是一捧红红的山果,递给我后,还是一句话也没说,笑了笑,跑开了。”刘伟龙说,“你说,换做你,会什么感觉?反正我会一直做下去。”

提及最初公益选择,刘伟龙说,或者这颗“种子”在他小时候就埋下了。

刘伟龙家在三门峡卢氏农村,四五岁时,有天在河边玩耍时,他曾扶过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上船。“老爷爷问我叫什么,在哪儿住,我都告诉他了。”

让刘伟龙没想到的是,3年后的一个下午,他放学回到家,又见到了老人。老人的眼睛已经复明,是专程来感谢刘伟龙的,还带了2袋方便面,这让刘伟龙高兴了大半年。

[作者:张竞昳  编辑:赵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