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总理要求做不到的不写

2014-03-07 03:56:56 来源: 郑州晚报
字号  

全国两会引起各方关注。郑州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全国两会引起各方关注。郑州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廖谦 图

    3月5日,李克强作了任职总理后的第一份政府工作报告。这份报告是如何出炉的,李克强是怎么参与的?对此,记者专访了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司长向东。向东告诉记者,总理自始至终参加起草,要求“做不到的不要写”。报告每一句话都是千锤百炼的,背后都有比较深的含义,可有可无的话基本上都拿掉了。

    ■起草揭秘

    “李氏风格”的语言来由

    记者:很多人看了这份报告,感觉这是一份充满李克强风格的报告。

    向东:报告中有很多带有“李氏风格”的语言,这些话是他平常说过的。比如“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继续向贫困宣战,绝不让贫困代代相传”,就是他去陕西调研时说的,体现了他的语言风格。

    记者:“改革是最大的红利”“舌尖上的安全”,这些话是一开始起草的时候就写进去了,还是后来总理审稿时才加上去的?

    向东:总理自始至终都在参与报告的起草,有很多话确实是他加进去的。

    记者:总理对报告起草提了什么要求?

    向东:总理强调一点:“做不到的不要写”。

    记者:报告起草过程中,哪些内容是总理特别关注,并且反复斟酌修改的?

    向东:这是李克强总理的第一份报告,他对此高度重视。报告的起草工作自始至终是在总理亲自主持下进行的。

    不论是总结工作还是部署工作,涉及的每一项措施,都经过反复推敲,跟有关部门反复认证,最后经总理同意才写进去的。

    可以说,整个政府工作报告从头至尾总理都亲自修改,到最后一段时间,在提交大会审议前,总理也一直在修改。

    ■报告亮点

    “改革”出现的频率最高

    记者:从报告上看,你认为总理的总体思路是怎么样的?

    向东:报告既反映了本届政府的思路,也融进去总理个人的思路和施政风格。整个报告最突出的亮点是改革,这个词在报告中间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在谈到过去一年工作时,他先谈改革,本届政府开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革,简政放权就是当头炮,这个当头炮打得很响,极大地激发了市场的活力。在部署今年工作的时候,第一条就是要推进重要领域改革取得突破,主要的就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主要是创造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该放给市场、企业和社会组织的,都要坚决下放。这些方面都反映出,本届政府敢于担当,是个干事儿的政府,它也能干事儿。

    记者:这份报告最想表达的是什么?

    向东:我觉得报告最想表达的就是对今年的工作部署部分。它的一条主线就是:稳中求进,改革创新。

    总理在报告中提到,要向深化改革要动力,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着力提质增效升级,持续改善民生。

    对今年的重点工作,报告提到9项重点工作,后面还讲到政府自身改革建设。这些举措非常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在每一项工作的部署前面,都有一两句讲道理的话。

    这些工作,实际上都紧扣总理讲的三句话:以改革为强大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

    可有可无的话基本拿掉

    记者:这个报告起草历时多长时间?

    向东:从去年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以后就开始了,整个起草历时两个多月。

    记者:起草小组有什么人参与?

    向东:主要是以国务院研究室的同志为主,吸收了各主要部门以及研究机构的人士。

    记者:报告起草中,听取了哪些方面的意见?

    向东:在起草过程中听取的意见和建议非常多。国务院起草组本身有调研、学习和开会,之后国务院开常务会讨论,根据常务会的意见再修改,再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之后国务院再开全体会议审议,还要面向全国征求意见稿,发到全国党、政、军100个部门和各个地方,把上千条的意见收集整理以后还要提交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审议。

    记者:在这个过程中,总理是怎么听取意见的?

    向东:总理召开了三次座谈会,分别听取了专家、学者、企业界民主党派、群众代表的意见。总理强调,所有提出的意见,起草组都必须分门别类地进行吸纳。实在不能吸纳的,都要做出说明。

    记者:从你个人来讲,报告里的哪些地方是你觉得最费心思的?

    向东:这个不好说,因为报告中间的每一个字都费尽了心思,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反复琢磨。因为篇幅有限,所以每一句话都是千锤百炼的,背后都有比较深的含义,可有可无的话基本上都拿掉了。

    ■焦点

    总理什么时候

    决定脱稿讲话

    记者:总理在讲到“社会治理创新”时,提到“打击暴力恐怖犯罪的活动”,这句话是不是在3月1日昆明暴恐事件发生之后才加的内容?

    向东:原来也有类似的表述,但是总理确实脱稿讲了几句话,这些没写在报告里。这几句话表明了我们对恐怖暴力犯罪行为的严正立场,也把大家想说而又没说出来的,表达出来了。

    记者:总理脱稿讲的这些内容,是什么时候才决定的?

    向东:那可能是他上台前才决定的吧,这个我确实不知道。

    “7.5%左右”发出稳定信号

    记者:大家很关注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报告写的是“7.5%左右”。总理解释说,这个目标经过了认真比较,反复权衡。在起草过程中,是怎么比较和权衡的?

    向东:这个目标是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下来的,现在这个预期目标还在请代表审议。

    之前也有人提出,是不是可以进一步淡化这个指标,或者提一个区间。有的人说按照十二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针目标,只要定7%就行了,速度可以慢一点。

    我觉得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个,对目前中国来说,发展仍然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必须保持一个合理的经济增速,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

    现在的7.5%,跟过去30多年9.8%的高速增长相比,是放慢了一些,但是对于全世界来讲,还算是高速的。

    另一个考虑,主要是要保就业。明年光大学毕业生就727万人,这个压力是比较大的。

    7.5%的增速同时也给世界一个明确的信号: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继续保持7.5%左右的增速,可以给世界一个稳定预期。

    记者: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应该划一个增长幅度区间,这种意见是怎么被舍弃的?

    向东:“7.5%左右”的表述,实际上是兼顾了这些想法,“左右”可能是7.7%,甚至7.8%,也可能是7.4%、7.3%,并不是最终的目标一定是7.5%。

    据《新京报》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