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国务院发布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2014年全国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方案正式出台。
方案在广泛征求社会意见的基础上,一方面吸纳了大多数人保留春节、国庆两个7天长假的意见,另一方面避免了频繁调休小长假,有利于保持日常工作生活节奏。此举既顺应了公众期待,又在多元的诉求、意见、建议中寻找出一个平衡点,使方案尽可能科学合理,又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意愿。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节假日放假方案,2014年,元旦、清明节、国际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一天,节假日逢周三时不调休,仅在当天放假;长假调休改为调借节前和节后周末各1个周休日;春节假期恢复为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七。
记者了解到,为使法定节假日调休安排更加科学合理,全国假日办先后两次征求公众意见。先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汇总社会各方面的意见,提出3个调休方案,而后就此方案再次公开征求意见。在再次征求意见的过程中,有观点认为,如不能增加春节假期,可将春节放假时间由农历除夕至正月初二恢复到正月初一至初三,这样可以增加节后与家人团聚的实际时间。这一要求也被主管部门采纳,并列入到新的节假日放假方案中。
放假天数暂不宜增加
从国际比较看,我国现行的法定节假日总天数是适当的。法定节假日的总天数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分工体系中仍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有明显优势,劳动力成本不宜过快增加。增加法定节假日天数必然会增加企业用工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企业竞争力。
目前,我国职工平均年法定休息日为125天(法定节假日11天,周休日104天,职工带薪年休假平均10天),已超过全年时间的三分之一,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因而短期内不宜增加春节及“五一”国际劳动节放假天数。
一项针对世界62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定节假日天数的统计数据显示,法定节假日平均为11.7天,我国排在并列33位,属于中等水平,与法国、意大利等国家持平,超过了澳大利亚、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
此外,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节假日安排看,每个法定节假日基本为1天,即使是圣诞节,也只有德国、法国、英国放假2天,其他国家均放假1天;国庆节(独立日)各国基本只放假1天。我国节假日放假安排与国际惯例基本持平。
完善带薪休假是关键
现行法定节假日安排存在的集中出行导致交通和景区拥堵、调休造成连续长时间工作、假期安排缺乏规律社会难以把握、供求失衡导致旅游质量下降和价格上涨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要根治这些问题,一方面要继续调整节假日安排,另一方面要完善带薪休假制度。”有关专家指出,全面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是满足群众旅游需求、分散出游时间的最有效途径。
据介绍,62个国家和地区工作10年的职工带薪年休假平均19个工作日。我国排在并列59位,仅高于泰国和菲律宾。职工带薪年休假与世界平均天数的较大差距,也导致我国职工总体休假水平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记者了解到,我国《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实施6年来,受文化背景和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目前虽只在部分人群中得到落实,但总体进展顺利,且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的重要性。2012年,已经不同程度地享受带薪年休假权利的职工(含未休假但依法给予工资补偿的职工)约占到50%。
不过,从国际经验看,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需要一定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专家建议,今后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推动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各级党政机关领导人应带头落实,形成示范效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把职工带薪年休假作为劳动监察的专项内容,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工会组织要采取集体协商等有效措施维护职工的合法休假权益;教育部门要督促各地在确保学习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安排中小学放春假,为职工利用带薪年休假安排家庭旅游创造条件。
统筹安排节假日
记者了解到,在节假日安排上,其他国家和地区法定节假日比较分散,类似我国春节、国庆节连放3天假的情况较为少见,调整节假日相邻周末形成连休的做法更为少见;西方国家休长假主要在生产效率较低的时候,如暑期和冬季(如圣诞节至元旦)。
专家建议,今后,我国在节假日安排上,应全面统筹考虑。一是立足国情、逐步完善,休假天数要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国家政策和制度要保持相对稳定,避免政策反复。二是传承文化,以人为本,使法定节假日安排应有利于传承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增强民族凝聚力;要切实保障职工基本休息权益,法定节假日具体安排应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三是分布均衡,运行平稳,使法定节假日在时间分布上应相对分散均衡,避免过于集中,对假日相邻周休日的调借要有规律可循并及早公布。
专家同时建议,要继续完善法定节假日假期的保障措施。一是统筹考虑旅游资源保护和游客安全保障的需要,严格景区游客流量控制制度,建立完善门票预约制度,做好节假日应急预案。二是尽快完善信息发布制度,节假日期间要及时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公布景区接待信息和道路交通信息,引导居民及时根据市场供求信息安排行程。三是推广普及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尽快实现全国联网,提高高速公路出入口通行能力。
访谈
符合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专家解读2014年节假日安排
本报记者 林火灿 王轶辰
11日,备受关注的2014年节假日放假安排正式出炉。新的节假日放假方案,对于完善法定节假日制度安排,具有哪些积极意义?新的放假方案将对旅游经济发展产生哪些影响?记者采访了北京交通大学现代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石培华和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李路路。
记者:在您看来,当前为什么要对原有的节假日放假制度进行调整?
石培华:2008年以来,我国法定节假日总体运行情况是好的。现行法定节假日安排存在一些问题,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叠加的结果,不应以此否定整个节假日制度安排。
此次国家对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方案作了新的调整,是对法定节假日制度的不断优化,也是顺应民意、顺应发展新变化和新需求的举措,有利于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记者:在此次节假日放假方案的调整中,相关部门在网上广泛征集了网友意见。您怎么看待这种做法?
李路路:节假日放假方案的调整,牵涉面广,有必要通过开展广泛的讨论来征求更大范围的意见。
通过网上调研的情况看,网友的参与面很广。尽管网民和非网民在方案选择上可能会有差异,网上征求意见未必尽善尽美,但公开征求意见总比少数人讨论要好。此次网上征求意见的方式,也为今后其他相关议题决策过程中的调查研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式。
记者: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现行的法定节假日总天数水平并不低。但不少人仍然认为我国与国外假期水平差距较大。这是为什么?
李路路:百姓感觉我国节假日放假水平与国外差距大,这里面有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许多人其实没有把法定节假日和带薪休假区分开来。
由于大家习惯了通过法定节假日休假的方式,对带薪休假的认识还不足,带薪休假并不普及,所以才会觉得假日方案改来改去并没有增加假期。
个人认为,我国目前的法定节假日符合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不应轻易改动,而要花更多精力推动带薪休假。
记者:新的节假日放假方案对于拉动节假日经济发展将会带来哪些影响?
石培华:新出台的调整方案,是对原来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兼顾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在满足百姓对节假日休假需求时,对于拉动节假日经济也是有利的。
首先,新方案保持形成两个7天长假,可以有效满足远途出游的需求和探亲需求,也十分符合我国的文化传统和老百姓的休假方式。
其次,可以形成若干3天的小长假,有利于使法定节假日在时间上相对分散均衡,避免过度集中,有利于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运行。2天至3天的小长假,可以满足短距离的休闲游,对推动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休闲度假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使旅游休闲发展更加均衡优化。同时,将传统节日纳入法定节假日,对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增加节日祥和喜庆的和谐氛围,提高全世界华人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也有利于刺激文化休闲消费。
此外,在高铁、高速公路、航空网络快速发展的高速时代,2天至3天的休闲旅游消费的空间半径已经得到极大拓展,不能再用传统的长距离交通来考虑节假日制度安排。在当前的交通条件下,节假日带来的消费将得到进一步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