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省人社厅、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与中国民航大学签署的三方合作协议,11月2日,省人社厅联合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在中国民航大学举办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专场招聘会,为航空港区引进高端人才。图为招聘会现场。 (本报资料图片)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是我省职业教育的“最高学府”,该学院有47个专业1.9万多名学生,机电工程系数控技术专业是该学院的拳头专业,授课实行“2 1”模式,即在校学习两年,在企业实习一年。
刘勇老师在数控技术专业已任教十年,他欣慰地告诉记者,这些职教学生的理论知识比本科生弱一些,但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要比本科生强许多。这几年他的学生越来越受企业欢迎,基本上会在他们实习的当年,就被企业优先录用,择业地域一半在郑州,一半去了南方。图为刘勇在机电实训中心给学生上实践课。(摄于12月10日)记者邓放摄
“回顾这几年郑州地铁建设的经历,我有一个很大的感受:河南太缺熟练工人了,中国太缺熟练工人了!”12月10日,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拥军说。
他的这句话,至少可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技术工人的缺乏,已经成为普遍
现象,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二是加快培养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力,太重要了!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把“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进而在释放改革红利中打造经济升级版,人口大省河南做出了这样的发展抉择。
十八大以来的这一年,我省依托全民技能振兴工程、职业教育攻坚计划这两大人才培养工程,在谋求人才红利的探索之路上铿锵前行,走出了信心,也走出了人口大省未来发展的新天地。
依托职教释放人才红利
【故事】“几天前,驻马店市建筑勘察设计院已经跟我签了就业协议。”电话那头,高振的声音透着自信。曾经高考失利,又是农家子弟的他以前可没这么自信,刚到黄淮学院读建筑专业那会儿,他还有点不甘心。
转眼四年时间,他在学校里越学越带劲,还跟着老师承接了一些企业的建筑规划、设计工作,理论和实践水平都提升不少。“将来我想出国看一看,像理查德·迈耶、贝聿铭那样,也能设计出传世之作来。”高振的梦想已经“发芽”。
教育是人才之源。只有加大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支持力度,才能推动以廉价劳动力资源为特征的“人口红利”,向重视人力资本投资的“人才红利”转变。
得益于我省全面实施的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和全民技能振兴工程,许多人和高振一样经历着可喜的变化,正在或即将为我省经济社会实现更好更快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十八大以来,我省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重视前所未有。”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杨盛道说。2013年,全民技能振兴工程深入推进,完成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09万人次,新培养高技能人才12万人。我省自2008年开展职业教育攻坚计划以来,投资200多亿元,建设项目400多个,累计向社会输送中、高职毕业生320多万人。为有利于长远发展,今后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将由人社部门牵头,六路并进,教育、民政、农业、扶贫和残联等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从体制机制上确保工程向纵深推进。
【点评】不久前举行的大河财富论坛2013年年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建议,河南这种典型的中部省份应该延长人口红利,挖掘人口红利的潜力,在尝试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城镇化率,促使农村劳动力充分转移的同时,更加重视职业教育,同时吸引更多的人才汇聚中原,充分释放人才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