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庭杰:
从万元户到好支书
改革开放之后,他是第一批富起来的“万元户”,就在村里人对他艳羡的时候,年仅24岁的刘庭杰选择回到家乡。1988年,他当选为老井村村委会主任,两年后,又担任了老井村村支书。他说:“光自己富裕了,看着村里的乡亲们还在受穷,我吃得再好也不安心。我有信心,也有能力带领家乡父老过上好日子。”
1992年,刘庭杰上任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筹资30万元,打了一眼256米的深水井,让几辈缺水的村民吃上了自来水。紧接着,他又筹资数十万元对本村学校的房屋进行改造并建了新的教学楼,使村中150余名学生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组织村民修筑环村公路3.8公里;筹资100万余元改造架设了村中高压线路;全村道路全部铺成了水泥路和柏油路,崭新的村卫生所、村委会办公大院也相继建成。
作为一村的带头人,刘庭杰多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他到处跑项目、跑资金、订规划。在刘庭杰的带领下,昔日破败不堪的旧山村焕然一新,从没水、没电、没路、人均收入不足500元的穷山村,一跃成为如今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的富村。近年来,刘庭杰和他所领导的公司已累计向社会捐款2865万元,用于慈善、助残、助教、扶贫、新农村建设等社会公益事业。
郑州晚报记者 董艳竹
实习生 詹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