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黑龙江绥化:倾心打造“3D”版基层法庭

2013-09-29 14:16:00 来源: 人民法院报 
字号  

绥化中院院长李东(左三)深入法庭走访调研。宋 昕 摄

  黑龙江省绥化市地处广袤的松嫩平原腹地,是中国寒地黑土特色农业物产之乡,也是黑龙江省的粮食主产区,辖区10个市县区、166个乡镇、1336个行政村,辖区人口586万。近两年来,绥化市两级法院把目光盯在基层法庭,把力量投向基层法庭,把法庭建设成为凝聚人气的宝地、普法维稳的阵地、服务群众的基地,努力打造“3D(地)”版基层法庭。植根在这块黑土地上的54个基层法庭,犹如镶嵌在松嫩平原上的54颗珍珠,在当地人民群众心中散发出美丽的司法光芒。

  ■凝聚人气的宝地

  离家在外,工作、生活条件艰苦——一提起基层法庭,在法院工作的人往往会有这样的印象。

  “以前有些法庭一到冬天,就在办公室盘个火炕,或是搭个炉子,大家都挤到一起办公,冻得哆哆嗦嗦的,就是为了省点煤。”主管法庭工作的绥化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李晓波告诉记者:“即使这样,有的法庭也烧不起,就到老乡家弄点苞米秆子什么的烧,弄得满屋子烟。”

  “有一次我在法庭值班,烧炉子煤烟中毒了,幸亏父亲找我有事,发现我人事不省,把我送到医院,我才在鬼门关溜达了一趟又回来了,不然,哪还能在这儿和你说话。”回忆过去,望奎法院厢白法庭庭长安国锋的话,幽默中透着酸楚。

  2011年11月,李东赴任绥化中院院长。到任伊始,即到法庭调研,仅用半年多的时间,行程一万五千多公里,逐一走遍全市54个法庭,不久,一篇五千多字的《关于加强人民法庭建设的调研报告》摆在了班子成员面前。热议之后,班子成员达成共识:把抓好基层法庭建设当成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来抓,不抓出成效绝不收兵!

  立言立行。中院班子动起来,李东一个县一个县地协调,帮助解决法庭取暖用煤、干警下乡伙食补助等问题,其他班子成员也各负其责,密切配合。上有所动,下有所效,各基层法院立即动起来,望奎是国家级贫困县,院长裴景田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投入100多万元,所辖4个基层法庭全部实现数字化;肇东法院快步前行,所辖8个基层法庭全部达到标准化法庭的标准;庆安、兰西、海伦、安达等法院“各显其能”,在短时间内法庭办公、生活条件大为改观。

  火已点燃,再加一把柴,让火燃得更旺。去年9月下旬,绥化中院召开了全市人民法庭工作望奎现场会,这是该院有史以来第一次就法庭建设工作召开的一次专门性会议,会上出台了《关于加强人民法庭建设的指导意见》,就法庭的组织管理、干部管理、审判运行、庭务管理、物质保障等,以文件的形式予以规定,把推进法庭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两级法院着力实施“暖身”工程,每个法庭的冬季用煤都增加20吨,法庭再也不用为冬季取暖劳神。

  每个法庭都配备一辆办案用车,电脑、打印机、安保设施等一应俱全,干警不再为办案缺东少西犯难。

  所有法庭全部办起食堂,煤气灶、电磁炉、冰箱等配备齐全,俨然一个温暖的家,不管工作到多晚,都有热乎饭吃。每名法庭干警每月享受不低于180元的驻庭伙食补助,伙食标准提高一大截。

  院机关的干警开始羡慕:发奖金或津贴,法庭干警高于机关人员至少20%以上;评先选优,优先考虑法庭;基层法院提拔任用中层干部,没有法庭工作经历的,门儿都没有!

  “现在工作、生活条件好了,我更不想离开法庭了。”庆安法院致富法庭副庭长张希文憨厚地说。张希文是绥化法院系统唯一家住农村二十多年的法官,大家都叫他“身边的翟树全”。

  张希文的话绝非虚言。望奎法院先锋法庭庭长赵国良向记者说:“以前叫谁到法庭工作,都晃脑袋;现在,院里好些人都问我,啥时候法庭缺人千万想着他。”

  人气旺了,干警素质也相应得到提高。近两年来,绥化法院有36人被评为全省优秀法官、办案标兵、调解能手,其中21人来自法庭。随之则是案件质效的提升:自去年年初至今年8月,全市法庭结案率达到96%,始终保持高位势头;上诉率、发改率、上访率则始终处于全市法院最低水平。

  ■普法维稳的阵地

  自去年年初以来,绥化法院54个法庭共深入农村、企业、学校、社区等开展法律咨询1259次,接待群众10万余人;开展法律讲座216次,受教育群众5万余人;在学校、社区等就地调解、开庭审理案件6876件,旁听群众12万余人。谈起法庭在普法维稳方面的作用,肇东法院肇东镇法庭庭长王建军说:“法庭最接地气,每天面对的就是人民群众,把法庭建设成普法维稳的阵地,条件便利,意义重大。”肇东法院法庭指导办公室主任方树俊认为:“无论是普法宣传,还是维稳促和谐,法庭的作用无可替代。”

  除了上门讲法、以案说法等“常规性”的普法宣传外,一些法庭还尝试创新普法方式,把法院文化建设等融入宣传法律中。在兰西法院榆林镇法庭,从办公室到会议室,从走廊到餐厅,书法作品琳琅满目,庄重典雅,这些全部出自该院副院长李建明之手。记者看到审判员办公桌对面的墙上悬挂着“一丝不苟”的条幅。“这算是‘情景文化’吧,挂在这里可以时时提醒审判员办案要‘一丝不苟’。”李建明这样告诉记者。榆林镇法庭庭长王岩说起把“情景文化”运用到法律宣传,进而助力执法办案时,颇有体悟:“我们调解案件前,先领当事人到文化走廊走走,给他们讲一些法律常识,或者讲一些诸如‘六尺巷’等法律故事,案件调解就容易得多。”奋斗法庭庭长赵式立也有同感:“全庭审结案件中有三分之二的案件当事人是受到法院文化的熏陶,得以顺利解决”。

  2012年,绥化全市法庭案件调撤率达到了94%。肇东法院昌五法庭实施的“四级调解网络”调解工作方式,受到大家首肯,他们在辖区的2个乡镇21个行政村78个自然屯范围内,建立以法庭、镇司法所、村调委会、屯调解联络员为主体的四级调解网络,不少纠纷在法庭的指导下,不出村屯即得到解决。这种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或初始阶段的做法,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农业发展意义重大,有鉴于此,绥化中院在全市所有法庭推广了“四级调解网络”的做法。

  记者来到海伦法院,在其所辖的伦河法庭公示板里,“心理关爱疏导员”陈燕的名字和照片赫然在目。原来,去年11月,伦河法庭受理了一起案件,被告情绪特别激动,说话前言不搭后语,说了半天,办案人包括原告在内,都一头雾水,原告急得原地打转转,被告也急得跳脚。几经打听,当地中学的心理辅导老师陈燕被请到法庭,她运用专业技能与被告沟通,把被告的意见向办案人、原告表述清楚,最后这起案件以调解方式结案。自此,绥化法院有近七成的法庭都陆续聘请了“心理关爱疏导员”。给一些确有需要的群众以心理关爱,稳定他们的情绪,成为当地诸多基层法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服务群众的基地

  记者在庆安法院元宝法庭采访时,看到书记员办公室一个稀罕物件儿,类似一个电脑机箱,摆放在柜子旁。记者找了好一会儿,愣是没找到“电脑”的开关键在哪里,无奈,只好请教书记员。“这不是电脑,是一个移动电源。”书记员说:“我们有时到乡下田间地头办案,带个笔记本电脑,记录的问题好办,可打印个材料还是不行,田间地头没有电源,打印机就是摆设。比如调解一起案件,调解笔录当时打不出来,还得麻烦当事人到法庭跑一趟,费时费力。院领导考虑这种情况,给我们配备了移动电源,就是为了让老百姓省时省力。”

  让老百姓省时省力地化解矛盾纠纷,把基层法庭建设成为服务群众、司法为民的阵地,是绥化两级法院的共同目标。

  去年年初的一天,一位老汉来到望奎法院卫星法庭,要起诉他的三个儿子索要赡养费。庭长魏立军二话没说,马上来到老汉家,叫来老汉的三个儿子。经过一上午的教育和劝导,三个儿子均答应按时给赡养费,并立了字据,老汉一分钱没花就解决了问题。

  “不花钱,也办事”,李东说:“绥化是传统的农业地区,基层法庭直接面对的就是农村、农民,农忙时农民群众连饭都顾不上吃,收入也不高,对诉前调解这种不花钱也能快速解决纠纷的办案形式非常欢迎,老百姓欢迎的我们就要坚持做好。”由此,绥化两级法院对诉前调解工作倾注了大量精力。中院以兰西法院为试点,取得成功经验后,全面推开诉前调解工作,仅去年一年,全市法院法庭诉前调解案件就达5703件,平均每起纠纷处理时间不超过两天。

  昌五法庭调解室的墙上,上书四个大字:“法律锦囊”,四个大字下,挂着一块深蓝色的粗纹布,分上下两排均匀地缝了16个口袋,口袋上写有“赡养纠纷”、“继承纠纷”、“执行有关规定”等。庭长常文沫告诉记者:“这个主要是方便当事人了解法律法规。”

  在绥化法院,便民利民措施,既有各个法庭的“自选”动作,也有“规定”动作。记者看到,绥化中院下发的《法庭工作便民利民措施》,共计19条,对设立便民服务台、公示栏,便捷立案、巡回办案、发放便民联系卡、开通绿色诉讼通道等等,均作出了规定。

  便民利民,法庭干警宁愿自己受累,也要让群众受益。庆安法院元宝法庭女庭长董初春说:“我们累点、苦点没啥,只要群众高兴,我们就高兴!”

[作者:王硕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