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沿着史来贺的足迹

2013-09-28 01:37:39 来源: 郑州日报
字号  

    新华社郑州9月27日电(记者 双瑞)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镇刘庄村党支部,几十年来一直是全国农村基层组织的一面旗帜。2012年,刘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万元,村民说这离不开原村党委书记、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史来贺的带领。虽然“老书记”已去世整整十年,但沿着他的足迹,刘庄群众在“既富裕又幸福”的路上越走越快。

    史来贺1930年出生在一户贫苦农民家里,1952年开始担任刘庄村党支部书记,直至2003年病逝。50多年间,他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艰苦创业,把过去方圆十里乡,最穷数刘庄的“长工村”,变成了一个闻名全国、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史来贺去世后,刘庄177名党员无记名投票,史来贺的儿子史世领获得满票,当选为刘庄村新一届党委书记。他对村民许下承诺:“让群众富裕,还要让群众幸福。”史世领说,创造条件让群众生活满意,这是弘扬老书记史来贺的精神,也是继承他未竟的事业。

    漫步在刘庄街头,视野内有以高科技生物制药企业华星药厂为代表的强村富民工业,也有从幼儿园到高中为一体的现代化教育园区,还有集体投资,中央空调、信息网、集中供热供气、生活废水处理、休闲健身广场、全天候安保监视系统等设置完备的花园式别墅。这个总人口1784人的村庄,俨然一个前卫的袖珍都市。

    “共产党员就是要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千变万变,发展经济这一条什么时候都不能变。”史来贺常说,“每个共产党员把脚下这块地球刨好了,全国就能富裕了。要拔掉穷根,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下转四版)

    编者按

    在今年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做出重要批示:“史来贺的事迹和精神很感人。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可集中宣传一批各类党员干部正面典型人物,使大家学有榜样,行有示范。”昨日,《河南日报》刊发长篇通讯《中国村魂——追忆河南省新乡县刘庄村原党委书记史来贺》,新华社也向全国播发《》,站在新的历史节点,重读史来贺的故事,依然感到那么亲切,带来的启示依然意味深长。今日,本报刊发《河南日报》、《郑州日报》两篇“社长评论”:《史来贺为啥有“两怕”》和《心系群众 守土尽责》,同时,刊登我市各界重读史来贺事迹的反响,号召全市上下以史来贺为榜样,心系群众,扎根群众,深入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开创以航空港实验区为统揽的郑州都市区建设新局面。

    史来贺为啥有“两怕”

    朱夏炎

    人生在世,总会怕点什么。

    有的人怕没钱怕没权,蝇营狗苟惶惶无措;有的人怕神怕鬼,烧香磕头傍“大师”;有的人怕吃苦怕吃亏,凡事都要打个“小九九”……

    史来贺也有“两怕”:一怕在群众中孤立,二怕在群众中孤独。孤立是一种行为状态,孤独是一种心理状态,总而言之,他生怕脱离群众,因为群众对于他就是“水”和“空气”,须臾不可或离——这是我们采写长篇通讯《中国村魂》过程中最强烈的感受之一。

    因为怕在群众中孤立,史来贺一生朴素无华,不搞特殊,不恋权势,不图虚名,不谋私利,始终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严防个人威望造成“一言堂”,实行民主决策,只为群众干实事、干好事;

    因为怕在群众中孤独,史来贺喜欢端着饭碗赶村街上的饭摊儿,与乡亲们蹲在一起边吃边聊;喜欢下班回家时坐在马路牙子上,与男女老少偎在一起谈笑风生。他曾因为被禁止接触群众而落泪,曾坦言“离开群众最难受”。

    怕,是担心失去力量。史来贺离不开群众,就像古希腊神话中的巨人安泰离不开大地。安泰从大地获取力量,史来贺从人民群众中获取前进的动力。

    为什么他的话刘庄群众百听不厌?因为他与群众“零距离”,把自己完全放在老百姓中间,拉家常,接地气,不空不假不虚不浮,一讲就能讲到人的心坎里。为什么他的情刘庄群众念念不忘?因为他大公无私,“把全村父老乡亲的利益拴在肋巴骨上”,心里装的是群众,做事为的是群众,发展惠及的也是群众,一切从维护和发展刘庄群众的利益出发,“为刘庄人民而活”,这是他的生存意志和生存意义。群众在他心里有多重,他在群众心里自然就有多重。

    怕,是因为爱得深沉。史来贺对群众的大爱,出自生命的根柢,发自内心的情结,源自精神的信仰,从而贯穿于73年的人生历程。他带领刘庄群众平田地、育棉花、办企业、创药厂、建新村……他对人民满腔忠诚,为百姓饱尝艰辛,始终是刘庄村民的“主心骨”,始终与群众肝胆相照、魂魄相依。

    “如果农民一直过不上幸福生活,那就是咱共产党没本事!”他念兹在兹的,从来都是群众。睡觉前挨家挨户“过电影”,谁家有困难都拉一把,坚持走依靠集体经济、农民共同富裕之路;他操心刘庄发展,常常灯下“静夜思”,这一步咋走,下一步咋办,审时度势,洞幽烛微,为集体利益呕心沥血。他在风浪中稳若磐石,始终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论是应对时代风云的变幻,还是面对发展机遇的抉择,他就像刘庄的“定海神针”一样,保持清醒,掌握分寸,以历久弥坚的群众情结,诠释一名共产党员的纯粹和忠诚。

    一个“怕”字,包含对人民的敬畏,对真理的敬畏。为了人民群众,公而忘私,方取大义;鞠躬尽瘁,遂成大业;理想不灭,乃行大道。史来贺的一生,做的是群众工作,走的是群众路线,谋的是群众利益。他的“两怕”,映衬着共产党员孜孜以求的目标;他的大爱,树立了党员干部与群众血肉相连的标杆。

    今天的刘庄,经历着从土草房到别墅群、从赤贫荒野到田园都市的沧桑巨变。一位共产党员的“怕”与爱,穿越历史时空,绽放恒久的光芒。

    再读史来贺事迹,我市农村基层干部表示

    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本报讯 昨日,长篇通讯《中国村魂——追忆河南省新乡县刘庄村原党委书记史来贺》在我市农村被竞相传阅,广大基层干部表示:心里装着群众,史来贺是我们永远的榜样。

    巩义市涉村镇北庄村党支部书记杨小周带领群众开山引水的事迹上了央视等众多媒体。读了史来贺书记的报道,他情不自禁地想起两次到刘庄实地参观学习的情景,过去了二十年,依然历历在目。杨小周说,史来贺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史书记身上有两点感受最深:一是干事要从一点一滴干起,二是要永远和群众站在一起。杨小周说,北庄村开山、凿洞、引水,彻底解决群众的吃水难题,就是受到了史书记填沟造地的启发。今后还要像老史一样,根据北庄的村情民情,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让北庄村群众也尽快富起来。

    《中国村魂》见报后,记者第一时间联系到了登封市大冶镇老井村党支部书记刘庭杰。他说,看了文章后,心里很敞亮,感觉到和老百姓的距离更近了。为改变家乡贫困面貌,刘庭杰个人出资修道路、架电线、打机井、重修校舍,解决全村1300多口人的吃水、用电、行路和孩子上学等问题,还带领全村发展养殖和种植业,全村人均纯收入由过去不足500元上升到现在12000多元。                  (下转四版)

    心系群众 守土尽责

    石大东

    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干了五十年村支书的史来贺说:“每个共产党员把脚下这块地球刨好了,全国就能富裕了。”

    简单的大白话,道出的是妇孺皆知的大道理。追忆史来贺的事迹和精神,就是要学习他心系群众、守土尽责的责任意识。

    “怕在群众中孤立,怕在群众中孤独”的群众观,“对群众觉悟自信,对人民力量自信”的道路自信,“发展靠人民,发展为人民”的发展观,是“中国村魂”史来贺留给刘庄年青一代遗泽闪烁的精神遗产,也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正道明途,这些宝贵遗产,需要我们不断重温与释读,并与时俱进地加以实践。

    故此,史来贺和刘庄村,具有非典型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一直以来,村庄(社区)都是构成社会肌体的基本细胞。自认“只适合干村支书”的史来贺,用五十年的坚守与躬耕,展示、呈现的刘庄这个非比寻常的基层“细胞”,其实更像是书写了一部各级各地领导干部,都该认真研读、对比参照、扪心自问、反躬自省的“心灵史”。

    历经土改、合作化、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五十年风雨,史来贺带领下的刘庄村,一直在面对着变与不变、舍还是不舍的抉择。如何在变与不变、舍还是不舍中,做出最优选择?

    答案无疑是他始终坚持的“两个一”:一切从刘庄的实际出发,一切从维护和发展刘庄百姓的利益出发。而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史来贺能够始终牢记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带领一个村庄勇立潮头、开拓发展,需要心系群众,守土尽责;带领一个单位、一个城市、一个地区发展,同样需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追忆和重温中,我们读懂史来贺坚持与坚守的价值,深悟“群众”二字大写的含义,不仅是当下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应该致力于思考和行动的方向,更应成为每一位领导干部做工作、干事业时,必须始终秉承的思维、牢记的定律。

    对于史来贺的事迹和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做出重要批示:“史来贺的事迹和精神很感人。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可集中宣传一批各类党员干部正面典型人物,使大家学有榜样,行有示范。”

    追忆并重读史来贺,深入领会他对群众路线的坚守,对守土有责的践行,我们也应该有出出汗、流流泪的深思与内省。心系群众,守土尽责,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如何从重读中生发动力,如何让动力化为行动,最终还需我们每位领导干部务实践行。

    具体到当下的郑州,我们应始终围绕“三大一中”战略定位,坚持“三大主体”工作格局,聚焦以航空港实验区为核心的重点工作,加快郑州都市区建设步伐。郑州各级领导干部需要深入学习和领会史来贺心系群众、守土尽责的责任意识,更需要将对群众路线的坚守与实践真切具体地化为行动,推动都市区建设各项工作更上层楼,让越来越多的群众过上“既富裕又幸福”的生活。

[作者: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