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中山房价低吸引广州客 广中1小时生活圈已形成

2013-09-25 13:36:00 来源: 南方日报 
字号  

  广珠城轨的开通不仅结束了中山没有铁路的历史,也将中山和广州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多条高速干线的开通,也让中山市的交通区位优势更加凸显。未来,占据环珠三角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几何中心的中山将如何更亲密地与广州互动,实现城市的跨越发展?

  昨日下午,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雅居乐集团协办的中山城市发展论坛在广州珠江新城召开,多位专家围绕“广中同城时代”这一研讨主题发表意见。他们认为,广州和中山有许多可以互补的因素,中山应充分利用城市群之间的关联,借力广州中心城市的优势,实现中山城市化的大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大跨越。

  广中同城:1小时生活圈已形成

  参与论坛的专家都同意这样的观点:同城化是一个难以定义的概念,是区域发展的一种方向,其动力应来自普通老百姓的选择,不能靠行政力量去实现;而在同城化的过程中,交通便利是最关键的因素。

  随着轨道和高速道路的完善,广州和中山之间已形成1小时生活圈,为物流和人流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大大有利于城市之间共享资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所长助理蒋建业认为,广中同城可以发挥出中山的环境、空间等优势,比如说中山的低房价对广州人很有吸引力。此外,在城市化道路上先行一步的广州要与中山实现产业和要素的互补。

  除了城市间的交通越来越便捷以外,珠三角城市群之间制约人员自由流动的因素也正在慢慢消除,这也为广中同城化发展带来好处。广州市委党校经济学博士章泽武提到,广州和中山之间的住房公积金、医保等社会福利制度正在逐步接轨,大大提高了广州市民到更加宜居的中山生活的可行性。他还指出,城市群一体化有望成为中山发展的倍增器,中山基础扎实的实体经济将能充分利用广州较完备的金融业和服务业,从而整合和提升产业链。

  中山转型:关键在“适宜创新”

  中山大学珠三角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丘海雄为中山与广州走向同城化提出了更有创见的观点。他认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山都是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而未来很有可能由新型城市化引领工业化。

  丘海雄说,最新进行的珠三角企业转型升级调查发现,技术创新和国际化是转型升级的最关键因素。而中山提出的“三个适宜”的发展目标中,宜居宜业两个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平衡,因此未来的发展主要是依靠“适宜创新”这个点展开。他提出,中山应该思考如何从事业和城市两个方面留住作为创新主力的高技术人才,因为珠三角并不缺做事业的基础,但公共服务的不完善却容易造成人才的流失。“人才去留和城市化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他说,“对城市的认同感可能比物质硬件更加重要。”

  他还提到,中山应发散城市化的注意力,在布局分工上尝试以专业镇为主体走城市化道路,充分保持制造业优势,把服务业往中心城区转移,更多地借力广深等中心城市已有的第三产业,取长补短。(记者/孙嘉琳)

[作者:张玉玺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