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红色华润的特殊使命

2013-09-25 02:11:16 来源: 郑州晚报
字号  

    结识华润,缘于它在郑州城心开发的一个地产项目——华润·悦府。和华润的郑州“先遣队”接触时,笔者对这两个字的全部印象还只停留在消费过的华润超市和听说过的华润燃气之上。所以,当得知雪花啤酒、三九药业、Esprit服装甚至是“广交会”都和华润密不可分时,孤陋寡闻的笔者着实吃了一惊。

    临别获赠书一本,名为《红色华润》。序为吴仪所写,第一句,就让人感到了扑面而来的气吞山河之势:华润是我党在海外建立的第一个对外贸易机构。细读之下发现,华润的历史,几乎称得上是一部中国的发展史。如今,既然根基深、枝叶茂的华润要为郑州打造一个全新的地产项目,想必郑州市民也希望更多地了解这个企业背后的故事。于是,《与郑州市民侃华润》这个栏目也就应运而生了。

    华润,蕴含“中华大地,雨露滋润”之意。华润,拥有光荣历史的红色企业。从抗日战争到抗美援朝,从社会主义建设到改革开放,几代华润人心怀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崇高使命,自强不息、无私奉献。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党和国家的事业以及香港的繁荣稳定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潜伏香港

    1938年,日本不断侵略我中华大地,让我民族深陷水深火热中。为了驱逐侵略者,华润创始人杨廉安只身来到香港,奉周恩来令建立秘密机构,援助抗日。不久,香港多了一家小公司——联和行,它毫不起眼,却担负着特殊使命,成为抗日期间中共接受各界志士捐赠物资的主要渠道。与此同时,杨廉安充分利用自己卓绝的商业头脑,纵横捭阖,全力经营联和行,为党筹集经费。经过十年打拼,联和行在香港立足。

    参与解放战争

    宝剑锋从磨砺出,十年潜伏,当新中国脚步即近时,联和行于1948年更名为华润公司,取自“中华”的“华”,“毛润之”的“润”——一个饱含政治寓意的名字。

    在新中国诞生前夜的人民解放战争中,特别是在史诗般的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这三大战役中,华润是当之无愧的英雄,“贸易支前”就是他们的斗争武器。从三大战役、渡江作战直至解放广州、海南,解放军打到哪里,华润采购的物资就运到哪里。如果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百万支前民工用小车推出来的,那么小车里装的许多军需物资则是华润提供的。华润的货轮将这些物资从香港运抵大连、天津、青岛,再装上小车,由百万支前民工运到前线。华润还为解放区的城市运去大批的粮食、棉花、煤炭、机器、印钞纸、新闻纸,有效地恢复了生产、平抑了物价。

    在三大战役的隆隆炮火声中,华润还先后把蔡廷锴、章伯钧、沈钧儒、郭沫若、许广平等350多名民主人士由香港安全送抵北京,保证了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顺利召开。

    助力新中国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香港华润在反华势力全线封锁中,从1000吨东北大豆贸易开始,到钢板、汽车轮胎、橡胶、青霉素、铁皮等货物输送,直至发起“广交会”,顽强地助力新中国生存、抗美援朝与建设大业。

    抗美援朝时期,反封锁、反禁运、反冻结成为华润的中心工作。华润通过开展抢救与防范行动、司法途径解冻资金和物资、建立秘密贸易渠道等方式,为内地采购大量军用物资和战略物资,提供了现汇资金。

    1957年,华润为内地成功引进了“通过展览会的形式,聚集交易双方,集中展示商品,看样成交”的交易方式,这就是迄今经久不衰的“广交会”模式。

    作为中国最“根正苗红”的国企,华润在烽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诞生,并在如火如荼的新中国建设大业中迅速成长着。敬请关注下期《与郑州市民侃华润》! 华润·悦府 供稿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