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入户检查居民家中自来水的水质。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近日,一份由美国《Science》杂志公布的《中国砷地图》让人触目惊心:中国有1958万人口暴露于受到砷污染的饮水中。新疆、内蒙古、甘肃、河南和山东等省份都有潜在的高危地区。中国砷含量可能超过每升10微克的地区总面积估计在58万平方公里左右。这项由西班牙圣地亚哥德康波斯特拉大学和瑞士联邦水科技研究所的科学家与中国医科大学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调查研究工作,凸显了中国人群正承受的饮水砷污染的严重威胁。砷污染到底有哪些渠道?会带来哪些危害?我们日常饮用的自来水也有砷污染风险吗?
长期抽取含砷地下水引发砷中毒
使用受了污染的饮用水而导致砷中毒,是世界许多地区面临的严重健康问题。在中国,第一次诊断出因污染的地下水所导致的砷中毒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给水排水分会给水委员会副主任、给水深度处理研究会理事长王占生介绍说,当时在一个干旱地区,人们极度依赖于地下蓄水层中的地下水作为他们的饮用水,来自火山岩的沉积物和其他来源的沉积物含有天然形成的砷,这种形态的砷的摄入,对人体是危险的。“砷一般出现在西北、华北等干旱地区,砷一般不会出现在地表水中,而是来自地层里的地下水。”
如果砷溶入地下水,当人们长期抽取地下水作为饮用水的时候,便引发了慢性砷中毒。王占生说,像是湄公河流域等其他南亚国家陆续报道的砷中毒都是由于这种打管井所致。
慢性砷暴露能引发癌症
“慢性砷中毒可引起多器官多系统的损害,包括皮肤病变、心脑血管、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癌症,不同价位的砷对人体的损害不同。”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主管健康饮水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秘书长马锦亚说,“慢性砷暴露可引发肺癌、肝癌、皮肤癌、食道癌和鲍文氏病及其他器官的癌症。”砷已经是被人类确证的一类致癌物。
中国慢性砷中毒研究领域的主要团队领导,这篇文章的中方作者之一,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和院长孙贵范,在接受美国科学促进会的采访时说,“慢性砷中毒患者的诊断,主要是通过皮肤病变和尿砷检测来判断。无机砷对皮肤的损害具有特异性,可引起身体非暴露部位特别是胸腹部皮肤色素脱失和色素沉着,当两者同时存在时,老百姓称之为‘花肚皮’。另一重要表现是手掌和脚掌皮肤过度角化,这种过度角化可影响劳动和生活能力。皮肤癌的潜伏期从十数年至数十年不等。”
饮水型慢性砷中毒的发现源于皮肤科门诊病人
自从被列为地方病,政府就成立了专家委员会对这类情况进行评估。当时的卫生部开展大规模的筛检行动,被称为“全国水砷污染抽样筛查计划”,这一从2001年持续至2005年的行动对中国大约12%的县中的44.5万口水井进行了砷污染的检测。
“中国的饮水型慢性砷中毒的发现源于临床皮肤科门诊的病人,由于其特异性和流行性,最终发现是由饮用水所致,比如新疆地区和内蒙古地区,因此中国早期的砷中毒病区的发现是靠患者判断的。由患者找到了饮水水源,通过检测发现饮用水砷过高。”孙贵范说,自1993年,中国政府将地方性砷中毒列为地方病由国家管理和防治,之后,国家采取措施进行饮水高砷污染区的筛查和砷中毒病区的确定。
■ 名词解释
饮水型砷中毒病区
在中国,由于这种手压井均在农村,所以判断高砷污染区是以自然村为单位,当这个村子所有的手压井只要有一口井超过国家分散式饮用水限制50ug/L,即确定该村为高砷污染村。同样,砷中毒病区的诊断,是对高砷村饮用高砷井水的居民进行诊断。如果该村即使仅有一个人被确定为砷中毒,该村即定为砷中毒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