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家长“陪做作业”别弄巧成拙

2013-09-24 01:39:29 来源: 郑州晚报
字号  

“陪做作业”,要监督不要“全陪”

“陪做作业”,要监督不要“全陪”

    开学不到三周,市民肖女士就有些吃不消:“我每天陪儿子做作业,碰到不会做的题儿子不动脑筋就知道问,一丁点自主学习能力都没有,这陪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啊!”据了解,当下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中,家长和孩子一起做作业的现象极为普遍,方式更是多种多样,有在孩子身边时刻督促的,也有在孩子做完后检查改错的,甚至还有直接“上阵”执笔代劳的。其实在这个问题上,许多家长心中充满疑虑:“陪作”需不需要?有无更好的办法既可辅导学习又能培养好习惯?

    郑州晚报记者 唐善普

    学生调查 半数需要家长陪写作业

    记者随机在3所小学问了近30名学生“家长是否辅导功课、检查作业”,超过半数的学生做作业时有家长陪着。部分孩子虽然独立完成作业,但还是习惯让父母检查把关。

    “从上一年级起,我已经习惯爸妈陪着我做作业、帮忙检查了。”文化路上某小学的小彬说。也有少数自主性比较强的孩子,喜欢自己写作业。中原区外国语小学一年级学生小齐说,每天做作业就是自己完成的。“妈妈说做作业是我自己的事,让我自己做,自己检查。”

    老师提醒 家长要“放手而不撒手”

    “家长不要陪孩子写作业”的观点,受到了大多数老师的赞同。

    艾瑞德国际小学校长侯炳轩表示,家长陪写作业的境界是“放手而不撒手”。“家长可以在作业时间上控制,而不是关注是否全对。要帮助孩子养成不拖拉不走神的习惯。对于部分经常向家长求助的孩子,可以采取‘示弱’的方法,让孩子形成独立的意识,最终认识到‘做作业是我自己的事’。家长要学会不经意地关心孩子。比如观察孩子做作业时间,这样,既没让孩子感觉到被监控,又在作业速度上给了孩子一个提醒。”

    而著名教育专家、《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的作者尹建莉认为,不陪孩子写作业才能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家长陪孩子的时间越长,扮演的角色越接近监工,越不利于孩子学习。

    某小学的刘老师认为,指导孩子的作业,是需要一些技术含量的。首先应培养孩子按时做作业的习惯。其次,逐渐培养孩子独立做作业的能力,刚开始时,父母可以多花些时间进行指导,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要缩短。鼓励孩子自己检查作业。让孩子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出错,这样可使孩子记住错误,以免再犯。遇上难题,家长指导时可先提示,让孩子思考如何做。

    而对于才刚刚上学的孩子,父母“陪作”可以帮他们平稳起步或养成行为做事能力,以后逐步让他独立做,告诉他独立做完有什么好处。比如孩子最喜欢看动画片,可以让他看,但必须在做完作业以后看。随着一天天长大,孩子的自律品质也就形成了。

    专家意见 家长要选择性地监督而不是“全陪”

    端然教育创始人包祥先生表示,要把孩子养成一回家先独立完成作业的好习惯,这与家长的督促密切相关。但监督并不等于“全陪”,尤其是低年龄段的孩子,从幼儿园以游戏为主的教学,到小学以课堂学习为主的教学,孩子面临巨大的变化,这个阶段最需要家长细致的关怀,有选择性的监督。

    包祥认为,家长只需在孩子做作业的过程中,监督坐姿、握笔姿势及注意力是否集中。遇到做错题时,家长适当引导孩子去思考,让他自己去纠正错误。

    联大外国语学校童铭教育中心校长徐伟提醒家长,关键是要帮助孩子建立好的学习习惯。

    徐伟说,孩子做作业拖拉、动作慢,不是孩子不爱学习,而是他还不善于学习,不知道学习和游戏的区别,还不明白怎样做才算“抓紧时间”。家长应该创造利于孩子专心做功课的环境,让孩子意识到:学习比其他的事都重要得多。

    小学的马校长建议家长,孩子做完作业后的时间交给孩子安排,鼓励他做喜欢的事,如看电视、看喜欢的书等。如果还是不快的话,就要沟通一下拖拉的原因是不喜欢学习、功课太多,还是太难不会做,然后和孩子一起解决,千万别“陪”出孩子的逆反心理。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