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节风清气正,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央要求节俭过节,严令禁止政府机关奢侈浪费。政府机关的行动带动社会风气的好转,这是一个上下合力的结果
□视点关注
逢节必涨的高端白酒“失宠”了;
价格亲民、包装简单的月饼受到市民欢迎;
在高档饭店预定聚餐的机关单位少了;
各大电视台原本造价不菲的中秋晚会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贴近老百姓的朴实节目;
天安门广场立体花卉摆放被要求“规模适度、厉行节约”,花卉摆放面积和规模相继缩减;
……
今年中秋节,这些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变化,让节日里的百姓更加喜上眉梢。
“以前,中秋、国庆两节来临前,各部门总要吃喝一下,甚至还要比一下谁吃得好、谁的排场大,今年这些排场没有了。”在北京市某机关工作的赵亮向记者坦言,背后的原因是“不敢”。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今年高档礼品市场几乎可以用萧条来形容。在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地区经营红酒生意的魏然告诉记者:“今年酒的需求量少了将近一半,往年机关单位的需求占到三分之一,今年预计不行了,团购以民营企业居多。就拿一款原价200多元的酒来说,比今年春节时的价格更加优惠,之前买两瓶返40元,现在买一瓶返40元。”
记者在酒类货架区观察1个小时左右,发现真正购买结账的顾客不超过10个,而且单个消费者购买的量一般也只有一两瓶。
“今年一些高档礼盒的销售情况不好,除了普通民众消费更加理性外,更多是受了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的影响。”在北京某大型超市担任销售人员的贾莉说,今年企事业单位的团购量明显减少,虽然节日开始之前已有此方面考虑,减少了产量,压缩了生产时间,但还是因为对市场受政策影响估计不足,压货太多。
“今年能有这样的效果,原因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央要求节俭过节,严令禁止政府机关奢侈浪费。政府机关的行动带动社会风气的好转,这是一个上下合力的结果;第二个方面,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里,就有节俭这一项,只是近年来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导致攀比之风盛行。但实际上,群众心里还是希望节俭。”对于今年过节风气的种种转变,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副院长王敬波分析说,近年来一些人将中秋佳节送月饼“发展创新”,有些官员为了达到某些目的,把送“月饼”作为“联络领导感情”的“敲门砖”、“问路石”,借过节之名,搞行贿之实;一些领导干部也借机敛财,收受贿赂。由此便催生出各类“天价月饼”、“金银月饼”,使奢靡之风愈演愈烈,把一个和谐团圆的清风明月节日搞得混浊不堪,成为奢靡腐败节日,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
9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天津市深入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纠正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时就着重强调,要抓住中秋、国庆重要节点,刹住公款送月饼节礼、公款吃喝等不正之风。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传染性强,不仅党内有,全社会同样存在,党员干部身上的不正之风影响到民风,社会上讲排场比阔气、高档消费一掷千金、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要“面子”、不要“里子”的奢靡之风也对党风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王敬波认为,值得注意的是,以前每年有关部门都会下通知要求节俭,禁止送礼,但这基本上都是一纸空文,“今年有这么好的效果,在于中央禁令的背后有一套严查、问责的程序,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
“奢侈浪费必然会引发腐败,应该严令禁止。落实节俭过节,关键在于中央强力禁止,而非倡导式的文件通知。”王敬波说。
也有人担心,今年的风清气正办节日会不会是一阵风,奢靡之风在明年又重来。
“防止一阵风现象,一方面需要将这些规定制度化落实下来,形成刚性约束;另一方面需要规范财政支出,严令禁止公款消费。”王敬波说。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也不乏有顶风违纪者,“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据报道,有的把往年的天价“金银月饼”更名为“百宝盒”,用虚开发票等手段,掩藏“天价月饼”;有的则以礼盒捆绑销售的形式,月饼附赠鳄鱼皮礼箱,相对应的发票则是餐饮、住宿、会务项目。购买者不乏政府工作人员。
对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乔新生说:“这就需要有长效措施后续跟进,从管好公共财政的钱袋子入手,采取一些科学、有针对性、公开透明的办法,建立完善并落实相关制度,压缩并消除公款使用中不必要的弹性空间,使‘禁用公款送礼’适用于所有节日。制度建设的硬约束,则必须重视信息的记录和跟踪。”
“奢靡之风的治理,不能仅仅停留在思路、原则的探讨上,还应该加强实证研究,用数据来‘说话’。”乔新生说,对于严格执行公务卡结算、完善报销管理、规范职务消费等制度建设的推进,也是一种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大数据时代为信息的记录和跟踪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信息的记录和统计在技术上完全是可行的。(赵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