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为国人带来无尽的精神温暖和心理安慰,中国神话学会副会长、河南大学高有鹏教授曾呼吁,“守护中秋明月,让中秋节更简洁、更质朴、更明亮,拒绝浮华,回归传统”。为了让今年中秋节过得更为温馨、团圆、浪漫,富有深情,我们应该过一个皎洁、明亮、简单的中秋节。
中秋节是一个充满浪漫色彩和精神情趣的节日,不说走街串巷送月饼,也不说全家人围着圆桌月夜长谈,单说说那个月亮,它不是一个冰冷的星球,而承载了诸多文化兴趣和想象力,它就是中秋节的一个魂。“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每首诗都是祝福和浪漫。月亮成了我们隔空对话宇宙的心理知音,让交际跨越时空,达成心灵的默契,让自我心灵得到净化洗涤。这是多么富有情趣的一种精神举止啊,多么高尚的一种精神节操啊。
所以,中秋节到了,就算是我们很忙碌,也请走出浓郁的商业气息、庸俗气息的夹裹,回到月亮的身边,让自我心灵和月亮进行一个美好的对话,让我们在月下多一些深思和静静地交流,让我们暂时停下来等一等后来的灵魂,更让我们摆脱物欲横流的人际交往,摆脱“中秋节”就是“送礼节”的庸俗认知,让自我多一些清静和高尚,让思维就像月亮一样皎洁、空灵。有了这种温馨和高洁,就等于为未来发展注入了更多的精神和心理正能量。就算曾有一些心理倦怠,我们也能在“静思”中,得到及时修补疗愈,让心境更为开阔。
总有人说,太忙,没时间,那是托词,关键在于,我们没有将传统节日中秋节,放到重要位置,没有认识到传统节日更是民族文化的灿烂的结晶,不愿意挖掘中秋节的重要的精神纽带功效。不妨看看古人如何过中秋节,北宋孟元老所著的《东京梦华录》中有这样的记载:“中秋节之际,商店贩卖新酒,重新布置门前的彩楼。到了晚上,人家争登酒楼赏月,丝竹箫管并作。里巷儿童通宵玩耍,夜市人马杂沓,至于天明。”拜月、赏月、祭月、玩月,达到了如此狂欢程度,让人与自然的和谐得到高度呈现,让人际关系的和谐圆润得到高度呈现,让社会温情、情感沟通得到自然体现,让认同、沟通、凝聚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得到激情释放,这才是中秋节重要的内涵所在:凝聚人心、和衷共济、抱团发展。
我们虽然做不到古人的“彻夜狂欢”,将中秋节过出人情味、人文价值,应是一个文化底线。社会发展日益现代化、物质化、功利化,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坚守,却不能忘记;发展速度提高了,我们更应该借助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让性情“慢”一点,悠然一点,让朴素美、亲情美,得到更多体现。多一些享受生活。比如可以亲自动手做做“火烧”和月饼,或者特意给孩子讲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历史沿革,以及神话传说,或者搞一个与月亮有关的诗歌主题大会,增强节日的吸引力、感染力,使人们真正感受到:美在中秋!正如河南大学教授、中国神话学会副会长高有鹏的呼吁,“中秋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是进行民族审美教育的一个渠道,应该恢复以往的文化心态,加强对民族传统的理解,对文化精神的修复,引导人们追求美、提升精神境界,更多地关注人们的心灵世界。”让传统节日和“人”的现代化进程,得到同步推进。耿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