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天津将严查“第一口奶”乱象

2013-09-18 10:43:00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字号  

    医院强行给婴儿喂指定奶粉

    

业内人士称当地医院已被几个厂家“瓜分”

    

内部文件显示厂商每个月都给医护人员发钱

    9月16日,有媒体报道称,天津某医院妇产科统一为婴儿安排出生后的“第一口奶”,而医院的大夫护士却将这 “第一口奶”留给了行贿的奶粉品牌,并与奶粉品牌长期保持利益关系。同时,产妇和家属对于奶粉的品牌并不知情,也没有选择的余地。报道中称,医院内奶粉厂商竞争激烈,不同楼层、科室甚至都会被多家奶粉企业瓜分。

    昨日,天津市卫生局、国家卫计委、多美滋生产商等相关各方都对此作出了回应。

    新华社电(记者 张建新)针对媒体曝光的“变味的第一口奶”事件,天津市卫生局明确回应:对于医务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收受他人财物,将会按照规定进行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同时要求今后各医院要提供三种品牌以上的奶粉供家属知情选择。

    母乳的营养和珍贵众所周知,但一些医院的大夫护士却将初生婴儿的“第一口奶”留给行贿的奶粉品牌,达到长期牟利的目的。9月16日,媒体曝光了天津多家妇产医院医护人员收受乳企贿赂,揭开了“第一口奶”背后暗藏的金钱交易。

    调查显示,天津某些医院的妇产科给初生宝宝喝的奶粉都是医院准备的,产妇和家属既不知道是什么品牌,也没有选择的余地,自备奶粉也会被拒绝。医院内奶粉厂商竞争激烈,不同楼层、科室甚至都会被多家奶粉企业瓜分。

    卫生部2011年推出《母乳代用品管理办法》,办法明确规定,在婴儿出生0到6个月里,任何奶粉品牌都不得做销售宣传,只有在产妇有严重疾病等特殊情况下,才建议使用奶粉代替母乳。

    天津市卫生局在媒体曝光“变味的第一口奶”事件当天召开专门会议,听取有关情况,并决定建立由纪检部门牵头的专门调查组,对相关情况逐一进行调查、核实、取证。同时,进一步规范促进母乳喂养的措施,并举一反三,制订进一步加强产科、儿科管理和监督的具体规范。

    天津市卫生局副局长王栩冬表示,关于医药购销领域的商业贿赂问题,国家和天津市都有非常明确的制度要求和规定,卫生局也有具体的规范性要求。对于医务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收受他人财物,市卫生局的态度是明确和鲜明的,将会按照规定进行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天津市卫生局对促进母乳喂养的措施进行了进一步规范,一是严禁医疗机构及其人员接受母乳代用品生产者、销售者为推销产品而给予的馈赠和赞助,严禁参与各种形式的母乳代用品推销和宣传。二是如新生儿需要配方奶喂养,医院要严格掌握指征,要有医生医嘱,并在病程记录中写明医学指征。所需奶粉应参照药品采购流程,由医院集中采购。三是加强产科儿科管理和监督,严格执行母乳喂养相关规定,确保爱婴医院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王栩冬表示,鉴于商业贿赂的隐匿性,市卫生局将进一步加大患者监督、媒体监督、社会监督的力度。

    权威部门

    卫计委称对违规人员将从严查处

    本报讯(记者 刘洋)针对近日有媒体曝光天津市某些医疗机构“变味的第一口奶”的情况,国家卫生计生委昨日发出通知,要求严格执行《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等规定,严禁医疗机构及其人员推销宣传母乳替代品,对违反规定的机构和人员将依据有关规定从严查处。

    通知要求,严禁医疗机构接受母乳代用品生产者、销售者的馈赠和赞助,不得收取回扣、获取利益。严禁母乳代用品生产者、销售者在医疗机构做各种形式的推销、宣传,不得张贴广告或发放有关资料,不得展示、推销母乳代用品。严禁医疗机构及其人员向孕妇和婴幼儿家庭推销宣传母乳代用品,不得将母乳代用品提供给孕妇及其家属。同时,要积极倡导、促进母乳喂养,实行“早接触、早开奶、早吸吮”,具备母乳喂养条件的应让孩子第一口吃到母乳。

    通知指出,对医疗机构及其人员违反有关规定的,依据《医疗机构人员违纪违规问题调查处理暂行办法》和《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等有关规定,从严查处。情节严重的,降低医疗机构评审等次,追究相关责任。对于涉及商业贿赂的医疗机构及其人员,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等有关法律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

    通知强调,要加强社会监督,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向社会公开投诉方式,鼓励社会各界投诉举报母乳代用品违规推销宣传行为,及时核查处置违法违规行为。

    同时,国家卫计委要求全国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就强化医德医风建设、推进母乳喂养开展自查自纠和清理整顿,卫计委还将适时对各地自查情况等进行抽查和通报。

    北京状况

    北京市卫生局:

    严格管理“第一口奶”

    本报讯(记者 赵新培)天津某些医疗机构为牟利给新生儿喂“变味儿的第一口奶”的情况被媒体曝光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记者昨天从北京市卫生局了解到,本市对新生儿的第一口奶严格管理,只有符合医学指征的新生儿才可由医生开具处方,喂食奶粉,且奶粉全部从超市购入、品牌不固定。按照市卫生局要求,医生护士不得将奶粉品牌告知新生儿家属。

    什么样的新生儿才能吃上配方奶粉呢?海淀妇幼保健院护理部主任李海苗介绍,医生给新生儿开具配方奶粉的医学指征主要有三个:一个是体重在4公斤以上的巨大儿,母乳不够吃,只能加喂配方奶粉。二是孩子出生后出现合并症,不能和妈妈在一起,只能住进新生儿病房。三是产妇出现健康问题,比如发生宫内感染,正在使用甲硝唑类抗生素治疗,不能喂养宝宝。

    据了解,按照上级规定,为杜绝厂家利益渗透,北京的医院均不向奶粉厂家购买配方奶粉。医院使用的配方奶粉全部从大型超市购买,同时还要开具发票以备上级随时抽查。另外,医院从不固定使用某一品牌的配方奶粉,“每季度更换一次,”海淀妇幼保健院护理部副主任刘淑玉说,“同时严密监测媒体报道,发现哪个牌子的奶粉出问题了,立即将这个牌子列入禁购黑名单。”

    生产厂商

    多美滋称将立即调查

    “第一口奶”事件

    本报讯(记者 张钦)针对多美滋婴儿奶粉被爆出以多种形式给医院、医生和护士打钱,促使医护人员强行给新生婴儿喂食配方奶粉,从而产生依赖排斥母乳的问题,多美滋中国公司昨天发表声明,称对该报道“非常震惊和重视”,决定立即就此事件展开调查。多美滋同时表示,公司严格遵循中国的法律法规,包括《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并为此设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如有违反,将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

    中国卫生部2011年推出了《母乳代用品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规定,在婴儿出生0到6个月里,任何奶粉品牌都不得做销售宣传,只有在产妇有严重疾病等特殊情况下,才建议使用奶粉代替母乳。而根据央视的报道称,仅多美滋在天津一个地区,每年花费在“医院关系维护”上的费用就超过300万元。

    据业内人士介绍,其实在国内大多数专业妇产医院以及医院的妇产科中,为新生儿提供套装大礼包已经成为惯例,而大礼包往往都是由婴儿用品企业赞助,其中往往就包含很多婴儿奶粉的宣传资料,严格说这些其实都是违规行为。

[作者:种卿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