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古楼今昔

2013-07-24 01:45:28 来源: 郑州日报
字号  

虽然历经600余年,但一座座古楼仍显示出当年的不凡。

虽然历经600余年,但一座座古楼仍显示出当年的不凡。

镇上的保护人员正在对古楼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测量。

镇上的保护人员正在对古楼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测量。

    本报记者 张 立 文 李 焱 图

    吕楼村的闻名,是因为这里始建于明代的楼群。

    一片苍翠的林木中,十几座明清时期的楼群错落有致,楼群东西两侧各有一条小河流过,清澈的河水在不远处交汇。当地村民说,这是一片有灵气的地方。这里就是新密市刘寨镇吕楼村古代楼宇建筑群。

    明朝初建时,两名吕姓兄弟从山西洪洞迁此居住,逐渐繁衍成数百人的村落,村庄繁盛时期富甲一方,建起一座座古楼。据新近修缮的吕楼吕姓家谱记载,村庄已有600余年历史。

    86岁的吕全春耳聪目明身体硬朗,古楼群中靠西边的一座三进院落就是他的家,是他父亲那一代置下的产业。去年村里为了保护古建筑群,动员居住在古楼中的村民搬迁出来,当过多年生产队长的吕全春带头搬家。现在,他带领几名村民组成义务巡逻队,日夜守护着曾经的家园。

    吕楼村现存有12处老宅和保护较好的二至四层古楼九栋,多为青砖硬山灰瓦顶,该村坐北朝南,依涯徬水由东向西一字排开,绵延千余米,基本上为二进三进甚至四进的大型院落,大多为前大门,耳房,配房,设有迎壁还照壁、中为过厅,后厢房,最终是主楼。

    楼群中保存最完好的是逢泰楼。这座古建筑历经数百年,基本完好。楼内墙体有一米多厚,屋外赤日炎炎,屋内凉爽宜人,既安全又宜居。楼内每层三间屋子,层与层之间用木质楼梯连接。楼的第四层为绣楼,是富家女子出嫁前的居所。“古时女子三寸金莲,出嫁前很少下楼,吃喝都由佣人送去,更别说走出院落了。”吕楼村支书赵喜营说。

    吕楼人世代秉承耕读传家的传统,向往和平与安宁,不仅见不得人们遭受兵戈之苦,也秉承了乐善好施的传统。据史料记载,清朝年间,四层楼的主人名叫吕逢泰,家有田产过千亩,富可抵抗一方大灾。一次黄河决堤,逢泰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大批饥民得活,皇帝御批“上上善人”。逢泰楼也因此而得名。

    逢泰楼的不远处是双龙楼,这座建筑门前有两个龙头石雕刻。双龙楼则显示了主人的贵族身份,“如不是皇亲国戚,不可能使用龙头作为自家楼房的装饰物。”一位村干部说,村里的古楼多数设有地下通道相互连接,还有一条通道可以通到村外,村庄外围还设有用于作战的寨子,据说这些设施是为应付战乱所建。

    楼群附近有一口古井,数百年来滋养着吕楼的村民。村支书扔进井口一块石头,仍能清晰地听到水清脆的回声。“前两年村里用上了自来水,这口井才停止使用,但里面一直有水。”古井旁河沟的对岸是两古树,一柏一槐,宛如两座门神,数百年来庇护着这里的生灵。

    “把古建筑保护好,是我们首先要做的。”赵喜营在村里当了五年支书,他说,去年启动古建筑保护工作,先将村民搬迁,然后收集古建筑中的装饰物品,村里组织义务巡逻队,昼夜巡逻保护古楼群的安全。“不少古楼已经出现裂缝,如不及时维修,将会坍塌,我们正在组织人员开展抢修。”赵喜营拿出一摞古楼维修图纸说,“尽量依照原貌维修,不破坏原有建筑风貌。”按照赵喜营的设想,修缮完毕的古建筑群不仅能提高村里的文化品位,也会为村里发展文化产业奠定基础。

    古老的建筑承载了历史的厚重,也寄托了村庄未来的希望。

[作者: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