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非遗项目"葛氏捏筋拍打正骨疗法"源自"易筋经"

2013-07-19 10:31:00 来源: 北京晨报 
字号  

  葛凤麟(右)和他的弟子们。

  编者按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指导精神,本报推出“美丽中国,非遗北京”系列报道,记者深入到北京的众多非遗项目中实地采访,力图向广大读者真实展现北京丰富悠久的文化传承,展现首都的文化魅力。报道共分30期,陆续推出。

  说到《易筋经》,人们通常想到的是,金庸小说中的少林寺绝学,而现实中真正流传下来的《易筋经》就是一套习武之人的疗伤、健体的功夫。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有一项葛氏捏筋拍打正骨疗法就是一项来自《易筋经》的疗法。这是葛家传世的疗法,传到当今的传承人葛凤麟已经是第四代。

  习武者疗伤之法

  捏筋拍打疗法是根据易筋经疗法整理而来。相传《易筋经》是达摩法师东来时留下的真经,成为少林派的绝学,葛凤麟说,“你看电视上演的少林寺里《易筋经》都是绝密的经书,只有老方丈才能看”。民国前《易筋经》都是手抄本,而到了民国时期才有印刷版。葛家祖传有一本《易筋经》,但是在上世纪50年被一位外埠记者借走之后就再也不见了。葛凤麟从北京图书馆找到了馆内唯一的一本《易筋经》,用两天时间手抄了一本《易筋经》,一直珍藏。

  葛凤麟向记者介绍,其实《易筋经》里就是教的一些习武之人疗伤、健体的方法。用布袋装上,铁砂或者豆子来击打身体的各个部位,让身体变结实。而电视上、小说里说的修炼《易筋经》刀枪不入,是一种艺术夸张,但它确实有强身健体的效果,“其实就是增加身体的抗击打性,别人打你100下,你都没事儿。普通没练过的人,可能人家打你一下就趴下了。还有一些穴脉的按压的动作,就是练武术的人练功的时候,和人比武时候受伤了,自己治疗的一种方法。”

  “葵花点穴手”的原理

  按压和拍打也不是随便拍打,而是根据经脉按压。葛凤麟说,这里按压的不是针灸的穴位,而是脉位,“大家都知道人体有很多大的神经、血管聚集的地方,刺激这些地方会疏通经络,针灸穴位是不可以在这些地方扎的,扎了就出血了。但是脉位就是要按揉、刺激这些位置。穴位在每个人身体上的位置都是不变的,但是脉位就要随着人体的体型不同而变化了。”

  葛凤麟告诉记者,电视剧《武林外传》,白展堂所用的葵花点穴手,点的就应该是脉位。“电视剧里是夸张,其实就是点到某个脉位,肢体产生反应,让他失去战斗力了。”葛凤麟现场按压了记者肘部的一个脉位,小指以及周围区域立刻感觉酸胀、疼痛。

  捏筋正骨出自民间

  中医里,捏筋正骨这些所谓的外科大夫都是来自民间习武之人,而那些宫廷里的大夫都是内科,“这些练武术的人,自己受伤了,自己治疗,所以这些捏筋正骨的方法都掌握在民间这些练武之人的手里”。

  葛氏捏筋拍打疗法起源于清末,世代相传,是葛凤麟的曾祖父葛献宝结合“易筋经疗法”和“少林拳术精义”所创,传至第三代传人葛长海,也就是葛凤麟的父亲时,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手法。新中国建立后葛长海在给第一任铁道部部长吕正治疗之后,被引进人才而进京。在铁路总医院(北京世纪坛医院前身)按摩科担任主任。

  第四代传人葛凤麟1955年生于北京,自幼随父学习家传捏筋拍打正骨疗法,至今已有几十年。在服兵役期间即用所学家传捏筋拍打正骨疗法给士兵治疗疾病。复员后到铁路总医院工作。

  收徒弟不重学历

  作为非遗传承人,传承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责任。行医几十年的葛凤麟已经有上百个学生,并且曾经在新加坡讲学的他还有70多位新加坡学生。“好多我自己的学生都不记得了,学完了有的就走了,也没有什么联系,后来从报道才知道,有个大夫在当地很有名,就是用的我们葛氏捏筋的疗法。”

  对于收徒葛凤麟有一套自己的标准,“现在医院里招的人学历基本都研究生以上的学历。其实没必要,尤其是我们这种治疗方法,还是应该实践重于理论知识。”所以葛凤麟招收徒弟并不看重学历,他说,“我首先得看人品,得尊师重道,其次他还得喜欢学。其实有时候上学多了的人反而不能当医生,只会研究理论,一点实操都不会了。”

  现在医院里,葛凤麟带的徒弟有5个,他们都是医学院毕业的大学生,葛凤麟说,“我在外面教的一些学生都没有这么高的学历,好多是练武术的人,他们自己受伤了,也能给自己治疗一下。而且现在单纯靠武术能吃饭的人也很少,他们也学一些疗法,养家糊口。”

  新加坡“请回”下代传承人

  已经年近60岁的葛凤麟在广招弟子的同时也在着力培养下一代的传承人。因为是葛家的传世疗法,当然首先希望自己的儿子能传承技法。现在葛凤麟的儿子葛少侠也就职于北京世纪坛医院,每天和父亲学习捏筋拍打疗法。

  葛少侠从高中就到新加坡留学,大学毕业之后,就留在新加坡工作,后来在父亲的召唤下回国。回国之后也没有跟从父亲学习这个祖传的捏筋拍打疗法,而是在国家工信部从事翻译的相关工作。很显然,这是一个让大多数人都羡慕的工作。“从工信部调到我们这么一个小医院,孩子也不愿意,后来我们就做他的工作呗!自己家的东西,就一个孩子,能传给他当然是最好的了。”

  葛少侠虽然现在也在父亲的医院工作,但是并没有在父亲所在的中医正骨科工作。因为葛少侠大学时学的并不是中医相关的专业,目前还没有医师资格证,“他现在也在考成人大学,考医师资格证”。“不像我们经历了‘文革’时期,没有学习的机会,他们是有文化一代,很快就能超过我们。”

  葛氏弟子的每年两次研讨

  葛氏弟子现在遍布全国各地,葛凤麟告诉记者,虽然在各自的地区、医院,他们也不是单打独斗的。每隔半年都要聚在一起进行一次学术讨论。

  “我们现在每年上半年一次,下半年一次,这些葛氏弟子聚到一起,做研讨,把自己近一段时间以来的研究,拿到一起说一说,讨论一下。而这些费用不用这些人自掏,都是国家每年拨给非遗项目的钱。我们绝对是专款专用。”

  晨报记者 解辰巽

[作者:刘欢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