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照亮公共服务“盲区”不能总靠手电筒

2013-07-10 08:59: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字号  

  这是一条掩映在树林里的漆黑小路,照亮它的却不是本该明亮的路灯。

  晚上9点半,家住北京北五环外的李女士像往常一样,走出地铁13号线霍营地铁站,忐忑不安地抄小路,穿桥洞,越铁轨回家。这里没有路灯,没有监控摄像头,也没有警示牌。半年来,至少6起抢劫、性骚扰事件曾在黑暗中发生。

  公共服务的光芒普照不到的地方,不能只靠天上的星星点灯。而责任又应该由谁来承担?

  一束光突然投向李女士。一位男士站在路边,用手电筒照亮她脚下的路。走进小树林后,光熄灭了,但另一束光又亮了起来。就这样,在4道光束的接力下,她一步一步踩着地上的光斑,安全穿过了小树林。

  举手电筒的4个人属于附近小区居民自发成立的“小路巡逻队”。实际上,这条黑漆漆的小路也是3年前居民们自己出钱修的。小区对面200米就是地铁站,但政府部门曾承诺的地下通道和过街天桥始终不见踪迹,上万居民要去地铁站,只能走大路绕行40分钟。

  他们多次打政府热线,向交通委、路政局等部门反映“出行难”,最终,等不起的居民干脆自己修了条路。如今路修好了,还得靠他们亲手点亮路灯。

  巡逻队的28名志愿者大多是年轻的男业主,因为人手有限,他们分成3个小组,每周一、三、五晚上9点到10点在小路边巡逻。对于那些更晚回家、有困难的单身人士,他们还接受电话预约,进行一对一的护卫服务。

  居委会为他们提供了手电筒和治安袖标,小区里的女住户送上了便携音箱和驱蚊液,片儿警打算为这些志愿者进行安全培训。人们被这些零零星星的光束感动了,称他们为“灯泡爷们”和“民间路灯”。

  这些让女邻居感到温暖的光芒,照亮了黑茫茫的小路。虽然力量微弱、源于无奈,但我们仍然要为这种来自公民自觉的光芒叫好。

  只是,这微弱的光刺痛不了茫然不知的城市管理者的眼睛。无奈之下的自救,并不意味着可以替代城市管理者应尽的义务,公共服务的盲区不能总靠路人的手电筒照亮。

  事实上,这样“越俎代庖”的动人故事在各地还真不少见。湖南长沙,一位老人在马路上骑自行车时,跌进了无遮挡的7米深沟,附近的居民用竹竿搭了个栅栏后,当地街道负责人说会“请示上级领导,争取早日”建一个稳固的护栏。重庆山区,当地人不“等政策”了,他们靠肩挑手刨修出一条通往外面世界的公路。贵州贵阳,7米宽的马路被建筑垃圾塞满没人管,附近居民索性抬出捐款箱,自己出钱修路。

  这些黑暗的路、崎岖的路、杂乱的路原本都属公共管理的范畴,虽然在聚光灯外,但不意味着就可以理所应当地视而不见。

  在这座城市里,类似的路还有很多。它们遍布在城建、教育、卫生等各个领域,最终又都通向人心。

  城市良治需要源源不断的光能。如果说公民的自觉像小路旁边那道微弱的手电筒光束,那么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应该是一盏永不熄灭的长明灯。这些光汇集在一起,才足以让任何一个迷失在夜路中的归人,找到回家的路。

  最近传来的一个好消息是,“小路巡逻队”上岗后,经过沟通,附近派出所在这条小路上安装了5块警示牌。据说,今年年底,小区和地铁之间还将修建一座地下通道,到时,“灯泡爷们”就不用再站在黑漆漆的小路边举着手电筒了。

  这又是一次承诺。但愿这一次,别让我们走太远、等太久。

[作者:张玉玺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