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九亭“原住民”仅2万余人,然而,就在短短几年间,外来导入人口迅速达到35万人,超过静安区总人口。九亭的人口构成有其显著特征,特别是在新建商品房集中的北九亭,高学历、中等以上收入的“外来技术移民”和上海市区居民共同组成“新九亭人”的主体。在这些新建商品房小区中,大学以上学历人口比例、家庭汽车保有量等数据都大幅超过上海全市平均水平。
人口的快速增加和结构重组,带来了社会管理的许多新问题和新现象。九亭,是正在快速崛起的众多新市镇的一个缩影,它走过和正在走的发展道路,值得关注。
北九亭集聚外地来沪白领
九亭镇以沪松公路为界,分为南九亭和北九亭,南九亭发展较为成熟,多为原来的自然村和老式公房,新建商品房小区则主要集中在逐步发展起来的北九亭。居住条件的不同,也决定了南北九亭的导入人口具有不同特征。
镇社区服务中心主任彭幼华告诉记者,目前,九亭镇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总数为37万人,其中,土生土长的九亭本地人有2万余人,占比不足10%,从上海市区迁居落户的户籍人口有四五万人,剩余80%为外来人口。
根据2012年夏季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师生对九亭镇社会生态的一项调研,当地外来人口分成两种:一种是“劳力移民”,即外来务工人员,主要租住在南九亭;另一种则是“技术移民”,即从外地来沪求学、就业并在上海定居的中等收入年轻白领,他们与上海市区外迁人口一起,普遍买房居住在北九亭的新建商品房小区中。
除了新建楼盘规模优势和地处闵行、松江、青浦三区交界处的地理优势,价格洼地更是吸引购房者大量涌入的主要原因。与一桥之隔的闵行区七宝镇相比,乘地铁九号线到九亭只需多花两三分钟,房价却能便宜三分之一。因此,从外地来上海工作的白领们,首次置业纷纷选择了九亭。
参与调研的复旦大学项目组成员范文菁告诉记者,奥园是北九亭规模最大的社区,其人口构成很具有代表性:奥园目前交房入住5309户,居民12409人。其中,户籍为九亭镇的居民有2273人;户籍在徐汇、黄浦、长宁、静安等中心城区的人口3255人,以中老年为主,为改善居住条件移居;来自外地的年轻人6535人,大多属于首次购房;另有外籍人员346人。小区居民大多属于有房有车的中等收入群体,平均两个家庭拥有一辆小车。
2万人口规划难纳37万居民
居住条件改善了,但记者接触到的“新九亭人”却有不少抱怨,还有人正在“逃离九亭”,其根源是1996年依据2万人口规模制定的规划,虽在2000年依据10万人口预期有所调整,却仍明显滞后于快速膨胀的人口规模。更何况,这些“新九亭人”习惯了上海市区成熟的生活环境,搬到被他们形容为“郊区中的郊区”,自然有种种不适应。
无论是在社区论坛、业主大会、镇政府网友座谈会、信访等各种途径,抱怨声总是不绝于耳。
九亭镇年增新生儿数量3800人。目前,公办幼儿园和小学已分别建到第四个,民办幼儿园已有15个,数量仍不够。中大九里德的刘飞为了让孩子能读到小班化的幼儿园,不得不让妻子孩子住到普陀区的丈母娘家,只在周末团聚。
九亭到市区的交通曾经主要依靠沪松公路,这条路同时也是松江其他一些镇居民出入市区的主干道,因此,早晚高峰单向“肠梗阻”是常态,正常10分钟的车程,堵上一小时也是常态,中大九里德的居民常希龙调侃说:“一桥之隔的七宝近在咫尺,远在天边。”后来,经过网民代表、镇政府的多次协调、争取,G50高速公路沪亭北路上匝道顺应民意开通,但也应付不了巨大车流,从上匝道到收费口领卡的短短几百米,早高峰需费时20分钟……
为跟上人口导入速度,镇政府和各相关职能部门想了很多办法,做了不少突破。
2012年,九亭镇110接警共计5.1万起,日均140起,派出所配备警力已超编,达到110人,是原先的四五倍,但每1万人口的警力配备数量仍远低于全市平均数,仅接警已应接不暇,更无法像人口总数基本相同的静安区那样做到每个小区都有户籍警。在捉襟见肘的警力配置下,九亭镇派出所在松江率先倡导联合工商、城管等部门建立综合管理大联动机制,并向全区推广。
彭幼华说,镇政府也在积极探索镇管社区的新模式,然而,如果不在一些根本性的体制问题上有所突破,跳不出镇级体制的固有框架,例如人力、物力、财力仍然按照镇级单位来定,而不能按照实有人口数给予相应配置,仍改变不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状况。
有识之士提出,人口导入和新市镇建设,应该提前设定最大承载量,而不是无限制地任其膨胀。
年轻业主诉求格外理性专业
居委会换届选举大会静悄悄,网络论坛和线上线下互动却热闹非常,这是师生们在调研中意外发现的一个有趣现象。
范文菁等观察了奥园的2012年居委会换届选举大会。与中心城区居民区通常超过70%的选民登记率不同,1.2万人的奥园至少有4000人具备选民资格,但登记者仅400人。选举当天,中心会场和两个投票站可以用“静悄悄”来形容,少数参与者也以老人为主。
年轻人更愿意“网络问政”,平台则包括交房时成立的业主论坛、2008年由各业主论坛版主牵头成立的北九亭联席会议、2012年在联席会议基础上成立的九亭志愿者联合会等,他们正积极影响基层政府的公共决策与公共服务。
九亭志愿者联合会的成员有100多人,基本都是中青年白领和小型企业主,上海人和外地人各占一半,都是活跃在各小区论坛上的版主和网友,其中十几个核心成员后来纷纷当选为业委会或筹备组成员。因为小区内部环境都还不错,他们与其他地区的网友和业委会成员关心的话题截然不同,并非小环境,而是全镇的大环境建设,再加上他们普遍具有高学历和专业工作背景,所以,诉求显得格外理性、专业。
2008年,金丰蓝庭业委会首届主任徐强和另一名北九亭联席会议成员得到市领导信访接待,反映北九亭交通条件差问题,徐强放映了联席会议成员精心绘制的PPT,清晰的图表和可行的具体建议让市领导惊叹:“没见过这么专业的上访者!”
镇政府建立网友互动机制
2012年,北九亭联席会议成员“热情拥抱”南九亭多个小区的热心网友,将联席会议升级为九亭志愿者联合会。联合会历时两年绘制的交通建议图,翔实易懂,受到大家普遍欢迎。
也正是因为看到这些网友的理性和专业,镇政府因势利导,从2009年起试行并在2011年2月起正式施行网民见面会沟通机制,了解民意、征集建议并传递政府声音。
为提高效率,网民从一开始对自身就有所要求,版主在博客上介绍“罗伯特议事规则”,要求网民主动维持会议秩序,每人发言5分钟,内容不能重复。后来,沟通会步入正轨,镇政府不再被动地听网民讲,而是在开会前,先通过每个居委会的网管员对社区论坛分析热点话题。沟通时,除了社区办负责召集,相关职能部门的人也会到场,能答复的当场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则以会议简报形式事后上网回复。
以最近一次举行的4月13日网民沟通会为例,九亭志愿者联合会公布的简报涵盖“道路维护、道路设施、动拆迁、公共交通、河道管理、其他”等六大项28个问题,有的能很快实现,如“加小转车道,很快实施”;有的需要考虑,例如“与松江交通局协调将实地勘察,看是否合理”。
对于这种形式的沟通合作,镇政府和网民都很满意。彭幼华认为,“不只是实现了居民和政府共同建设九亭镇,他们对我们的工作也越发理解。”九亭志愿者联合会博客公布的数据也显示,“累计87条有效建议和意见中,已有63条得到解决”。
“镇管社区”新模式
轨道交通的延伸,模糊着城、郊的界限。大型居住区、保障房基地等的建设,更让市郊新镇如雨后春笋涌现。如何管理这些人口快速导入、基础设施却还薄弱的新市镇?
2012年5月举行的中共上海市第十次代表大会提出要探索“镇管社区”模式,以常住人口为基数,增加财力投入和管理力量,提高城乡接合部地区和大型居住社区服务管理水平。记者从浦东一些建设大型居住区的镇了解到,上级部门已按照导入人口数给予相应财力支持。同时,各区也在根据各自特点,摸索创新“镇管社区”模式。
浦东三林镇成立社区“三委”:社区党委,牵头社区服务和管理;社区管委会,承接政府委托的各项管理职能;同时由居民选举产生社区委员会,对社会性、公益性、群众性的社区事务进行议事、协商、监督和评议。
闵行浦江镇采取“4+3”社区管理新模式,即在整合居民区党支部、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公司基础上,把城管、派出所、房管办纳入到社区管理联席会议制度中,解决大型居住区普遍存在的管理力量薄弱“短板”。
航头镇针对大居居民普遍学历低、无技能、年龄大情况,以促进就业的“助业手牵手”项目为抓手,改善社区民生。在本季度的镇政府促进就业专题工作会议上,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对前往周边工业区跨镇就业、收入为最低工资标准的人员发放每月200元交通补贴,对录用航头人的外镇签约工业区和本镇企业予以补贴,并为大居居民办专场招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