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联合早报:“咏春热”电影带旺中国民间习武潮

2013-05-13 09:45: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字号  

 

    资料图:由香港咏春体育会与广东佛山祖庙博物馆联袂举办,咏春体育会第三届世界仝人大会2012年11月4日在佛山举行,来自中国内地、中国香港、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位咏春拳高手,聚集在这一咏春发源地现场比拼武艺。图为外国咏春拳手与中国拳手切磋。程景伟 摄  

  中新网5月13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13日刊文关注中国的一股练习咏春拳热潮,文章说,中国电影市场近年迎来“咏春热”,《叶问》、《功夫咏春》、《一代宗师》等作品令叶问红遍大江南北,也让更多人知道了源于南少林拳术的咏春拳。这股热潮并没有停留在电影与电视荧屏,武馆里的“咏春热”在持续升温,多个地方也竞相把咏春拳列入本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电影市场近年迎来“咏春热”,《叶问》、《功夫咏春》、《一代宗师》等作品相继面世,令叶问这个名字红遍大江南北,也让更多人知道了源于南少林拳术的咏春拳。

  这股热潮并没有停留在电影与电视荧屏,武馆里的“咏春热”在持续升温,多个地方也竞相把咏春拳列入本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每逢周末,杨雅琴会准时到广州一家名为“米机王”的拳馆练习咏春拳,这名年仅8岁的小姑娘已有两年的咏春拳学习经历,与拳馆内的小伙伴对打互练时,她的拳脚姿势可有模有样。

  这家拳馆,青少年及儿童班是重要的招生来源之一,为配合孩子们的学习作息时间,拳馆甚至将周末时间全部留给小朋友们使用。米机王咏春拳馆创办人黄念怡告诉记者,除增强体能、提高身体协调性以外,这些练武的孩子们思维反应普遍要快一些,性格也更趋于外向。

  广东是早年咏春拳流行地

  这样的拳馆在广东并不少见。广东是早年的咏春拳流行地,在咏春拳宗师叶问的家乡佛山市,现在约有百多家具规模的咏春拳馆,主要派系便有五个,早在电影《叶问》之前,这些拳馆都在以不同方式生存着,旗下弟子也广泛分布于境内外各地。

  近年来,关于叶问的故事在中国屡被翻拍,这多少对拳馆起到了宣传效应,散布全国各地的咏春拳学习点,进入了更多人的视线。

  黄念怡说,在电影潮流的带动下,咏春拳近年来确实“比较潮流”,更多家长将孩子送到拳馆锻炼身体,希望他们“懂点中国功夫”,甚至为孩子购买永久会员会藉(每人2400新元,另有每月20新元的会员费),还有外国友人慕名而来,学成之后,再回到本国开咏春拳馆传授武艺。

  对于年幼的拳馆弟子杨雅琴来说,现在可能还不能很好解释什么是咏春拳,只是在练武过程中,师父偶尔会向他们灌输武术的理念,但她明白,自己正在练习“中国传统的一部分”,而父亲送她来练武,除希望她强身健体,也期待她能学一些“传统的东西”。

  当然,“叶问热”带热武术学习的同时,也不乏有人借着这股热潮鱼目混珠,打着各种旗号开班授徒,但在黄念怡看来,这种现象难以避免。

  他认为,一方面民众并不知道咏春拳是怎么回事,难以辨析真伪,另一方面是咏春拳的门派众多,对有关部门来说,甄别与管理也相当棘手。

  伴随着“咏春热”、“叶问热”,这一武术拳种的来源也成为一个争议话题。咏春拳起源何地?不同人士对此各执一词,有福建之说,也有广东之说,而近几年来,咏春拳也被广东与福建“认祖归宗”,分别被列入本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07年,鹤山的“咏春拳”入选第二批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福建传统咏春拳”入选福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2年,“叶问咏春拳”入选第四批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闽粤争夺咏春归属

  闽粤两地的这一番“你来我往”咏春拳申遗,在外界看来,大有争夺咏春归属的硝烟味道。而因为这一拳种的派系众多,一些地级市也将本市的咏春拳派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护支持。

  佛山在2011年公布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咏春拳毫无争议地入选。今年4月,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在官方网站上公布广州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录推荐名单上,在新增的7项非遗项目中,广州的米机王咏春拳名列其中。

  广州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任叶春生说,从广东各地级市角度而言,以佛山咏春拳为正宗,如其它地级市同样将咏春拳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整体上来看,应该是佛山咏春拳的捆绑项目与拓展项目。

  叶春生指出,不同级别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不同的待遇,列入国家级名录可以有1万元(人民币,下同,约2000新元)奖励,省级为8000元,市级则为4000元,不过,各地争相申遗当然不是着眼于这一奖励,“得到这个名称之后,地方政府可以借此做广告,更好去做推广”。

  广州自成一派的“米机王”咏春拳,能否最终入选该市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尚没有定论,不过,这股在中国持续了数年的“咏春热”,目前看来仍旧方兴未艾,并有愈演愈烈的迹象。

  除被搬上电影、电视屏幕,叶问的故事还要登上话剧舞台,至少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叶问的“档期”仍然很满——继黄秋生主演的“晚年版”《叶问终极一战》今年3月上映后,电视剧版《叶问》目前正在大陆几家频道热播,7月,甄子丹主演的《叶问3D》将开拍,而由香港导演黄百鸣担任顾问的叶问音乐舞台剧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之中,其英语版明年还将在新加坡率先公演。(曾实)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作者:吉翔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