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按照“一主(主城区)三区(东部新城区、西部新城区、南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四卫(巩义、新密、新郑、登封四个卫星城)36个产业集聚区27个新市镇182个新型农村社区56个历史文化风貌特色村”的空间布局,加快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合理的人口分布、合理的产业布局和合理的就业结构,实现农村居住环境城市化、公共服务城市化、就业结构城市化和消费方式城市化。
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方面,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重点打造战略支撑产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工业七大主导产业,着力打造新材料、铝精深加工、现代食品等六个千亿级产业基地和汽车与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两个五千亿级产业基地,使郑州成为全国有影响力、有带动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围绕现代服务业七大主导产业和空间布局,加快推进“十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推进都市型农业集群发展。
在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建设方面,坚持“低成本、高效率、可持续”和“条块融合、职责明确、联动负责、逐级问责、网格覆盖”的原则,细化“三级网格”,搭建“四级平台”,形成“五级联动”,建立“全覆盖、无缝隙”的网格化管理体系,真正解决政府职责在基层中的短板,真正解决“看得见的管不住,管得住的看不见”的制度弊端,构建起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政府管理、公共服务和群众自治有效衔接互为支撑的治理结构。
“三大主体”既是独立篇章,又是环环相扣;不是各自为政,而是“三位一体”。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天君告诉记者,“三大主体”工作是有机整体,新型城镇化是引领,现代产业体系是支撑,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是保障,要统筹谋划,统筹部署,统筹推进。
对此,河南社科院院长喻新安做出理性阐述:郑州探索的推进“三大主体”工作,解决了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做的问题,“三位一体”,互为支撑,高效统一,有利于激发内生动力,提升效率,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提高群众幸福指数,是郑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积极探索,为郑州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
对此,金水区副区长兼科教新城管委会主任樊安民做出感性演绎:“如果说科教新城是金水新兴产业的新舞台,那么,推进新型城镇化则是必修课,而像道路建设、合村并城等这些工作的推进又必须以依靠群众推进工作长效机制建设作保障。所以,‘三大主体’工作必须齐头并进,统筹安排,才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