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北京,国家质检总局相关部门在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汽车三包政策已通过质检总局局务会讨论并原则通过,正进行修改,将于近期公布。
11月22日,广州,东风日产在本届广州车展上公布:从当天起,消费者在购买东风日产NISSAN和启辰品牌车型时,所购新车在特定的品质问题范围内,7天包换。
汽车三包,又重新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一直以来,它似乎已经近在咫尺,却又有点遥不可及。如今有厂方率先试水“包换”,这对整个行业来说,具有“破冰”的意义。
就在广州车展媒体日头一天,东风日产公布了“七天包换”的承诺。这项承诺的细则规定中指出:消费者购买的新车,自发票开具日起7天内,因车辆自身原因出现特定范围内的品质问题(主要包括发动机、变速器、车身、转向系统、制动系统、悬架系统、前/后桥等),均可更换同型号同颜色全新车型。
从东风日产提供的这项细则来看,对于换车范围的界定、品质问题的界定都有了比较明细的说法。而消费者比较关注的,如购置税、保险、上牌费甚至加装产品和旧车过户费用也说明了由经营店负责。
本周二,记者通过杭州东风日产友通店的销售经理李龙了解到:目前对于“七天包换”,还有一些操作细则需要逐步完善,店方将按照品牌总部的要求执行承诺。李龙坦言,这项承诺算得上是销售的一个“卖点”。现在他们已经在向到店客户进行宣传,而消费者也觉得这样一来更放心了。
成为“卖点”的同时,“七天包换”也成了经销商的“心病”。李龙担心这项承诺将给专营店带来压力。他说:“其实有些客户的维权是过度的,将来如果客户想方设法往退车条件上靠,我们就会遭遇越来越吃亏的可能。”
“车子不像衣服,它是资产类的商品,所以涉及到包换的流程细节有很多,还需要我们和厂方沟通明确。对于经销商来说,接下来我们对到店新车的准备会更仔细,对交车前的检验也会更细致,尽量规避风险。”东风南方杭城店总经理章华芳认为,这次厂方的“包换”承诺,对于经销商来说,是责任与压力并重。她透露,目前店内售出的车子已经能够享受“七天包换”。
记者又致电了东风日产市场销售总部副部长杨嵩。杨嵩表示:在广州车展前两天,厂方就已经向经销商下发了关于“七天包换”的操作指导。指导已经尽可能做到详尽,不过具体操作的确需要时间逐步掌握。关于质量问题的检测裁定,将由专营店和厂方售后服务部负责。
东风日产提出“七天包换”
杭州经销商已提供该服务
其实早在今年3月,自主品牌北京汽车也曾试水汽车三包。北汽在旗下E系列上市的同时,就表示E系列车主将享受“三包”服务。或许是因为涉及车型本身销量不大,此举并没有在业内得到太热烈的反响。
国家法规始终“犹抱琵琶半遮面”,车企的这些试水就颇有一些“抛砖引玉”的味道。在为这种尝试喝彩的同时,业内人士也有一些疑惑。
浙江奥通总经理陈可人认为,近期日系品牌的压力比较大,提出这种承诺到底也是为了促进销售。“三包”已是大势所趋,尤其在浙江省,汽车本来就在列“三包”名录,个体车企这个时候触及“三包”,也算是顺势而为。
“其实现在比较规范的经销商,已经在做一些实质上的三包服务了。如果真有车子买了七天就出问题,即使你没包换承诺,客户也会闹到要你换。他们提出这个口号,当然有进步意义,但是是否会真的长期坚持下去,现在还很难讲。”万国福特总经理邱永洪担心这种没有法律约束的承诺,会沦为一种“即兴表演”,时间一长,厂家很有可能会做一些概念的调整,使当初的“7天包换”变味。
从业内反馈情况来看,大家普遍认为“七天包换”在目前还缺少成熟的操作环境。其中最重要的矛盾,就在于如何判定车子出现的质量问题是否符合换车标准,是否源于车辆自身原因而非车主操作不当。如今国内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尚未配套成熟,让车企自己来拿这把“标尺”,公正性必然会受到怀疑。如此一来,最终还是免不了消费者和车企之间的纠结。所以即使厂方苦心孤诣想好了非常完善的细则,没有成熟的外部配套,汽车“三包”依然没有生根发芽的土壤。
汽车“三包”已是大势所趋
但谁来拿“标尺”是个问题
虽然前途还是迷雾重重,“七天包换”还是一种可喜的突破。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可能性:如果越来越多的品牌加入这种“自律”的行列,在频繁的操作过程中,对于权责的明确,认证机构的发展也会起到促进作用。“摸石头过河”不失为一种逐渐实现汽车“三包”的办法。
浙江省消保委副秘书长叶元春就为这项承诺感到高兴,她说:“企业能为消费者提出这样的承诺是一件好事。这个承诺在公布之后,应该得到严格的执行。”
叶元春指出,企业一旦公开发布了这种承诺,就等于向消费者提供了一种质量担保,与消费者达成了一种协议。从法律角度来看,只要这个企业没有公开取消这项承诺,就必须一直严格执行下去。一旦国家的汽车“三包”法规出台,而这个“七天包换”的承诺对消费者的保障程度低于国家“三包”,厂方就应该按国家的汽车“三包”法规来执行售后服务。
这样看来我们倒不必担心个体企业的“包换”承诺会被“兑水”。杨嵩也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这次提出“七天包换”并非心血来潮。在酝酿阶段,他们就已经预想到了其中的风险和成本。这项承诺将作为一个长远战略持续下去。
■记者手记
“包换”玩的是售后升级
作为一个逐步走向成熟的汽车市场,我们需要为消费者提供完善的售后保障。即将在明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针对批量出现的汽车质量问题为消费者维权。而大家热盼的“三包”,将对消费者更频繁遇到的一般性汽车质量问题提供处理依据。我们希望“三包”能够尽快出台,更希望酝酿了这么多年的“三包”,是足够详细、足够周全、足够公正的“三包”。
正如资深汽车媒体人陈希对“七天包换”的评论:售后服务今后会成为车企搏杀的主战场。在国家的汽车“三包”法规出台之前,关于“三包”的承诺对于市场来说还将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也不排除会有其他车企相继跟进的可能,这也是我们所乐见的。 □本报记者 周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