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黑救护车从散户到公司化经营 根据病情漫天要价

2012-11-19 08:51:00 来源: 半月谈 
字号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各地普遍建立了以120为代表的急救中心,为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我国的医疗急救体系管理仍旧缺乏强制性法律规定,受到体制、交通、协调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有些地方存在急救指挥不统一、无序竞争、“黑车”泛滥等现象,影响了对急救病人的快速有效救援。专家建议,应统一医疗急救管理体系,整合资源完善急救网络,面向公众普及急救知识,确保紧急医疗救援的及时性与有效性。

  救护车“抢客”现象亟待统一管理

  发生一起事故,多辆急救车赶往现场;为了抢病人,几家医院的急救车你追我赶……这一现象已屡见不鲜。不少群众反映,为了争抢病人,许多医院自行设立急救电话,大量非法山寨120给市民带来诸多困扰。

  半月谈记者从湖南长沙市医疗急救中心了解到,以前,湖南省市州一级的120急救任务主要由各个医院来完成,一般的医院都有自己的急救号码。一出现交通事故,就会同时有几个医院派车“争抢病人”的情况出现。医院各自为政,不仅影响救援效率,也严重浪费宝贵的急救资源。从某种程度上,这一现象折射出急救资源不足和协调不够的问题。

  早在几年前,国家信息产业部和卫生部就联合发文规定,一个城市不允许存在两个120。120是院前急救唯一特服呼叫号码,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任何医疗机构不得擅自设置任何其他形式的急救电话。

  为了改变医院各自为政的局面,湖南省卫生厅将120急救归口到市州卫生行政部门的紧急救援中心,120号码只能由紧急救援中心来支配。同时,湖南省进一步健全急救网络,切实整顿医疗急救秩序,逐步建立管理规范的院前急救体系。目前,随着市州级急救系统的完善,湖南省致力于建设省、市、县三级急救网络,将急救网络延伸到农村。

  “黑救护车”盛行背后的管理空白

  真假难辨的外形,触目惊心的安全隐患,可能伪造的运营文件……最近,有群众反映,长沙一些医院周边有“黑救护车”出现在医院门口,根据病人病情漫天要价、坐地起价。

  根据群众反映的线索,半月谈记者在长沙一家大医院门口发现,几名男子站在一辆经过改装的山寨救护车前招揽生意。这辆山寨救护车内,有两个氧气瓶和一张担架。经过调查发现,一些“黑车”车主会将联系电话涂在医院多个角落,或在医院周边散发小广告;部分车主还会在医院急诊室周边等活儿。

  半月谈记者拨打了几个黑车的电话,这些黑车费用都在每公里5元至10元,价格还可以再商量。由于相对便宜,有些病人和家属在等不到正规救护车的情况下,为了省钱或贪图方便上这样的“黑救护车”。

  而据了解,在我国大部分城市,正规120急救车在市内出车5公里(含5公里)内每次收取出车费约为30元,超过5公里每公里加收1.5元(含往返里程),这还不包含医护人员出诊费、用药、应急处理费用等。

  据悉,在一些大城市,由于医疗资源丰富,吸引了大量外地患者,间接导致大医院院前急救车辆“兵力”不足,正规救护车无力提供外地转运病人的服务。

  于是,很多不法分子看中了这个“商机”,一批山寨救护车便活跃在医院周边,甚至与正规急救车争抢病人。有媒体报道,最近在北京、山东等地的一些大医院周边,也活跃着数目不小的“黑救护车”。

  黑车的出现虽然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病患的运送需求,但巨大的安全风险不得不让人担忧。长沙市医疗救援中心介绍,一旦出现事故,由于没有正规的合法身份及手续,黑车车主就会逃之夭夭,最终受害的只能是病人及其家属。据知情人士透露,非法运营的救护车很多是套牌车。除此之外,黑车抢地盘、乱收费、甚至相互之间“血拼”,影响社会稳定和谐。

  湖南省一家大型医院急救科的医护人员告诉半月谈记者,以前,黑车多为散户,现在有些成立了“公司”统一经营管理,隐蔽性更强。有些“公司”或车主同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或医院保安之间通过数量可观的“回扣”已经结成利益同盟。这也是黑车敢于和正规急救车争抢市场的重要原因。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盛明科认为,“黑救护车”的监管涉及多个部门,救护人员的资质归卫生部门,改装车辆归公安交警部门,非营运车辆载客归运管部门,运营定价归物价部门,而如果收费出现欺诈则涉及工商部门。

  一旦涉及“黑救护车”营运赢利的具体行为,卫生部门没有执法权,主要是由运管部门来监管。而根据规定,运管部门是对普遍服务对象的营运车辆进行管理,而救护车是提供特殊服务,目前法律法规上对救护车的管理仍属于空白。

  整合资源规范管理方能走出困境

  受访专家指出,在国际性的大城市中,医疗急救水平已成为衡量城市生活水准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美国公民急救知识普及率在25%左右,欧洲国家多在8%左右,世界平均水平为2%,而我国急救知识普及情况仅有0.9%左右。

  湖南省急救专家祝益民教授认为,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均期望寿命的不断提高,院前急救工作越来越重要。在某种程度上,医疗急救的现代化水平体现着一个城市的现代化文明程度。

  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第一目击者救护,需要大家平时提高急救意识和急救技能,才能帮助发生意外的病人。应加强对公众的急救知识培训,让更多的人懂得急救常识。

  在管理上,专家认为,规范救护车市场,仅仅靠严打还不够。目前,我国救护车配置不足,已经让日常市区内的救护车服务显得力不从心,而在外地转运服务上尤其捉襟见肘。

  政府应大力发展和规范急救服务,不断完善医疗急救网络,加强对医疗急救行业的监管。在公立医院、急救中心的救护车数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考虑开放救护市场,让更多可靠的社会资本进入急救领域,使之成为正规急救的有益补充。

  湖南省卫生厅副厅长方亦兵建议,统一医疗急救体系管理,发挥120的龙头带动作用,促进正式的专业急救体系与民间非正式急救力量的有机结合,提升政府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同时,加强医疗救援制度建设,提高急救网络中医疗机构和人员的准入标准,规范急救网络管理。(记者 帅才)

[作者:陈杰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