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摘要】魏双恒说,送孩子入学的时候,老师对孩子进行了简单的测试。事发时,他没有获准在现场,“过了几分钟,学校说孩子反应不行。基础太差了,不能入校就读。”上学被拒,他缴纳的48元学杂费,亦被当场退还。
向儿子询问“面试”内容,明明转述说,三道题答对了一道,老师问爸爸叫啥名,他说叫“强”。
“就因为这原因,拒绝孩子入校读书,我实在难以理解!”魏双恒说,“强”是他的乳名,平日里亲友们都这么称呼,这与入学时提供的身份证、户口本名字,相差甚远。儿子听习惯了,思想中就认为这就是爸爸的大名。
叙述着遭遇,魏双恒泪流满面,他悲戚地说,儿子从小跟随奶奶长大,母亲身体不好,小家伙断断续续把幼儿园读完,“孩子刚到大城市,见陌生人害怕。10以内加减,算得顺溜,怎么能被拒绝读书呢?”
在中原区教体局教育科,赵科长在出具一份《2012年中原区小学招生工作意见》后表示,这个孩子出现的情况,解决办法就是去测定智商。若符合要求,可继续到建设路第三小学,若不合格,则去区育智学校。
这份招生要求中提到:各小学在组织适龄儿童入学时,一定要依法做好三类残疾少年儿童的入学工作,尤其要做好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对因病不能按时入学的学龄儿童,由家长或监护人提出申请,附区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的诊断证明,经区教体局批准,可暂缓入学。学龄儿童智力经市级以上医疗机构测试,智商在45到79之间,原则上到中原区育智学校就读。
赵科长介绍,适龄小学新生入学的时候,学校会进行简单的面试,出的题目都比较简单,个别儿童出现反应迟缓时,通常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做智商测定。“俺带孩子到郑大一附院检查,医生说啥事儿没有,没法开证明。”在现场,魏双恒无奈地说。
一8岁男孩明明(化名)入小学“面试”,老师出三道题答对一道,询问爸爸名字回答的是乳名,与其身份证、户口本不符。初试未能过关,校方以基础太差为由,将他拒之门外。昨天,明明跟随父亲到郑州市中原区教体局讨说法时,相关负责人建议去医院测定智商;智商合格原校接收,智商不过关,送育智学校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