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解放军排长于明华:入伍9年14次参加地震救援

2012-07-13 13:35:00 来源: 解放军报 
字号  

  6月24日15时,云南宁蒗和四川盐源交界发生5.7级地震。得知消息时,我正在回家探亲途中。电话请战获准后,我从昆明径直赶往灾区,和我团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一起投入战斗。

  算起来,这已是我入伍近9年来参加的第14次地震救援。

  回顾这14次地震救援,我有一个突出的感受,就是被外电称赞的“中国力量”逐步发展壮大,在抗震救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而作为其中一员,我也在随之成长。

  2003年12月,国家依托我团道路三连组建了西南地区第一支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同年跨入军营的我有幸被编进了这支队伍。

  过去,由于没有专业器材和专业人员,地震救援难度大、效率低。地震救援队成立后,多功能扩张剪切钳、复合生命探测仪等专业救援器材陆续列装,北京老吉普换成了新型救援车,承重1吨的液压顶撑器也被承重5吨的新型顶撑器取而代之。国家还下拨专项资金,为救援队建起专业器材库、地震救援模拟训练场。

  经过无数次艰苦训练,我们这支专业的地震灾害救援队伍,已成长为全天候实施作业的救援力量,大西南抗震救灾的战场上,闪现着我们与死神赛跑的身影。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我和战友们奉命千里驰援重灾区北川,先后47次深入废墟展开生死救援。凭着专业高效的陆空救援能力,我们承担起抢救受困群众生命的神圣使命,醒目的橘红色制服很快成为救灾一线生命的希望。

  震后第5天,我们手中的光谱生命探测仪上居然出现了一个微弱的信号——72小时救援黄金时间已过,6米多厚的废墟下难道还有生命存在?

  “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就不能放弃!”我和战友们迅速展开作业,2小时后,废墟里隐约传出了微弱的求救声。

  “确实有人,生命探测仪真灵敏!”战友们激动不已,继续加快作业进度。又过了2小时,我和一名战友顺着便携式凿岩机凿出的孔洞爬进漆黑的废墟,终于在一个狭小的建筑空隙里发现了幸存者——一位形容消瘦、气若游丝的老人。

  这位老人叫吴建平,被困了整整127小时!当我们把他从废墟下救出来时,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是对生命奇迹的礼赞,更是对创造奇迹的“中国力量”的褒奖!

  在这场伟大的抗震救灾斗争中,30余名救援队官兵立功受奖,我被成都军区授予“抗震救灾英雄战士”称号。第二年,我被破格提干推荐到军校学习深造。

  我不是个例。伴随着“中国力量”的快速发展,我们自身也在不断成长进步。以前,连队走出去学习的人很少,而今被选送到院校参加专业培训的人越来越多,全连战士87.3%拥有大专以上文凭,95%取得中国红十字会颁发的地震救援资格证书。

  待到学成归来时,我们救援队已从当初的一个连扩编为一个营,作业能力也从一个作业面发展到9个作业面。近年来,我团还奉命组建了我国第一支赴黎巴嫩维和部队、西南地区第一支国家交通应急救援队,先后5次走出国门维和,7次参加地方交通应急演练,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力量”的新拓展、新变化。

  回想自己亲历的一次次抢险救援,我真切地感受到“中国力量”在日益壮大。而作为这支力量中的一员,我有信心带出更多优秀的专业救援能手。(刘松、本报特约记者 罗未然、邓忠开整理)

[作者:陈海峰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