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里行间忆才女
——档案文字中的林徽因
作者:陆其国 文/供图
林徽因
关于民国才女林徽因(1904.6.10-1955.4.1),可写的内容实在太多。但如果换一个视角,比如透过一些与林徽因有关的档案资料和她的留世文字,对她进行解读,也许不失为了解这位民国才女的另一条路径。1928年3月,早年曾拜梁启超为师的青年诗人徐志摩收到其师的一封长信,信中提及,“万不能把他人之苦痛,易自己之快乐”,不要“沉迷于不可必得之梦境”。徐志摩回信曰:“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两封信都暗指一人,但都不提及,彼此心照不宣。那个人就是林徽因——梁启超儿子梁思成的妻子、徐志摩痴心追求的女子。
才貌双全的林徽因爱丈夫,对徐志摩深怀钦佩和好感。徐志摩逝世4周年纪念日,林徽因发表了悼文。人已去,尤相问,更见情何以堪。人既去,相告慰,足见心里放不下。那份伤感,那种痛彻,惟有写下那些文字的人自知。
有这样的感情的人,应该会让第一眼见到她的人难以释怀。以下便是作家萧乾为初见林徽因写下的文字:
“在去(林徽因家)之前,原听说这位小姐的肺病已经相当严重了,而那时肺病就像今天的癌症那么可怕。我以为她一定是穿了睡衣,半躺在床上接见我们呢!可那天她穿的却是一套骑马装,话讲得又多又快又兴奋……她比健康的人精力还旺盛,还健谈。”
得了重病不仅自己像没事人一般,在他人眼里“她比健康的人精力还旺盛,还健谈”。她的看似柔弱、让人怜爱的外表后面,还有豁达着、微笑着与病魔无声抗争的达观。
除此之外,更值得一提的,是凸显在林徽因身上的事业心定力。它同样通过一些文字映现在世人面前。
1934年夏,梁思成、林徽因夫妇赴山西野外考察。林徽因在其负责起草的考察报告中写道:
“山西中部、南部我们所见的庙宇多附属戏楼,在平面布置上没有向外伸出的舞台。楼下部实心基坛,上部三面墙壁,一面开敞,向着正殿,即为戏台。台正中有山柱一列,预备挂上帷幕可分前后台。”
观察的细致、叙述的精到、用词的形象,处处见出林徽因的才情。那正是她心系钟爱的事业所致。当她患病住进医院,躺在病床上,关注的不是治疗,竟是医院建筑:
“……(这所医院)是民国初年建的一座漂亮建筑:一座‘袁世凯式’、由外国承包商盖的德国巴洛克式四层楼房!我的两扇朝南的狭长前窗正对着前庭,可以想象一九〇一年时那些汽车、马车和民初的中国权贵们,怎样装点着那水泥铺成的巴各克式的台阶和通道。”
一个与爱人志同道合、和朋友肝胆相照、对事业忠贞不二的才貌双全的年轻女子,通过这些鲜活的文字,似在向我们娓娓述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