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总统府门楼墙面开裂渗水 拟首次大修不影响开放

2012-07-13 10:42:00 来源: 现代快报 
字号  

  南京总统府大门楼是个标志性建筑。这座西式门楼于1929年建成。如今,它却“病”了。专家检查发现,门楼本体结构没有抗震能力,墙体开裂,墙面空鼓。而昨天的大雨,更让专家们担心,由于上世纪的排水系统失效,雨水会顺着裂缝进入墙体内部,威胁门楼。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为了给门楼“治病”,南京总统府邀请了东南大学教授王彦辉对门楼做了修缮方案。目前方案已经提交到江苏省文物局,最终将报国家文物局审批。如果通过,南京总统府门楼将迎来首次“大手术”。

  □现代快报记者 胡玉梅

  暴雨中,门楼排水不太畅通

  昨天上午,雷暴雨突袭。南京总统府内,那些古色古香的清代建筑屋檐边,排水槽内的雨水像瀑布喷泻而下,游客们纷纷感叹难得,拍照留念。可游客们进出的门楼,却看不到雨水哗哗流的情况。在雨水的冲刷下,门楼看上去有点像“阴阳”脸。没有被雨水淋到的地方,显得稍微白一些,而被雨水淋湿的地方则暗得很。和清代建筑不同的是,门楼的排水管道隐藏在女墙,很不起眼,虽然也有水流,但感觉并不太通畅。而在门楼的铁门处,可能是由于渗水的原因,有一溜长长的水渍。

  门楼外,游客们纷纷对着门楼合影留念,这个门楼是南京总统府的经典建筑之一,到总统府没有和门楼合影,感觉那是一个大缺憾。不过,细心的游客发现,门楼檐脚线上的水泥有的地方已经脱落了,最长的一处有20多厘米长。这让部分游客有些懊恼,“总统府的门头破成这样,怎么不维修?”

  外观看上去依然雄伟的门楼,其实“伤”很多。从外立面,就能找到多条裂缝,有的裂缝细细长长,呈竖条的;有的则比较短,斜斜的;还有的歪歪扭扭的。最矮的一条裂缝是在一个墙角,从墙脚向上,一直到人的膝盖处。最长的一条缝,是黑色大裂缝旁的,这条裂缝一直蜿蜒而上,差不多到腰间位置。

  这个大门楼当年极具特色

  据了解,大门楼建于1929年,由姚彬建筑师设计,为西式两层半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水刷石饰面。占地179.46平方米,高13.72米。朝南立面的顶部是阶梯形女墙,正中为一9.26米高的旗杆。其下是标准的8根古罗马爱奥尼柱紧贴墙壁,柱头上雕有精致的巴洛克卷涡纹样。柱间向南开有3个拱形门洞,门拱中心嵌有拱心石,其上端有巴洛克装饰线脚和根据拱门造型刻制的砖石线条。每个门洞内安装1堂双扇连顶的“黑色、镂空、铸钢、铆接”的实体大铁门。 东、西两堂边门的上方,还有一对象征威严的狮头形图案。朝北立面墙上,除有一、二楼的门窗外,则是3个方形门洞,形成整个门楼的门洞外圆内方,造型严谨,厚实坚固,宏伟气派。

  门楼的一楼东、西两边各有一间楼梯通道房。中门两侧还各有一个大房间,分别为传达室和卫兵室。

  二楼是卫兵宿舍。楼顶正中有一塔式17.94平方米的小平房,为升旗预备室。室外是宽敞的水泥平台。

  据介绍,门楼前的大铁门1958年大炼钢铁时,被拆下回炉,换装了三扇木门,2003年将铁门按原样恢复。门前一对石狮是清两江总督署辕门的遗物。

  检查伤情

  安全鉴定结果“不乐观”

  受南京总统府委托,专家对门楼安全进行了鉴定,并委托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拟制了保护性修缮设计方案,由南京市文物局组织文物建筑保护专家对修缮方案进行了论证。

  “之前,南京总统府邀请了安全鉴定部门来现场鉴定,结果很不乐观,可以说整体很差。”东南大学教授王彦辉说,“历经了83年,南京总统府门楼由于长期的风雨侵蚀和建筑材料的自然老化剥蚀,出现了钢筋裸露锈蚀等现象。1929年建造的时候没有做抗震设施,所以,门楼抗震结构方面不符合要求。而且,这83年来,南京总统府周边地下不停地‘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沉降的后果就是墙体开裂、变形。”

  据介绍,尽管从外观看上去,总统府门楼还好好的,但实际上里面老化严重。比如渗水问题,由于旗杆和屋顶并非严丝合缝,因此,下雨天雨水会顺着旗杆渗进二楼的房间内。

  另外,由于防水层堵塞等原因,雨水渗到了屋内,使得二楼天花板出现了霉变以及浸泡等痕迹。还有更严重的,那就是雨水顺着裂缝,渗透到墙体内部,影响墙体安全。

  至于开裂,王彦辉说,其实门楼的裂缝很多,这让门楼的墙体出现了空鼓情况,也就是中墙和粉刷层出现了剥离。门楼内部的粉刷层多处空涨鼓起,轻轻一碰,便会有墙粉脱落。“我们发现一些门窗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倾斜。有的木质地方开始腐烂了。”

  手术方案

  修旧如旧,不影响开放

  “上周,我们已经把修缮方案提交到江苏省文物局了。”南京市文广新局一位负责人说。

  据了解,不久前,有关方面对王彦辉的修缮方案进行了论证。由于南京总统府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以就算是在总统府门楼上打个补丁,也得报国家文物局批准才行。这份修缮方案得要通过江苏省文物局专家的论证,进行方案优化以后,再报国家文物局批准。

  王彦辉说,针对门楼没有抗震能力,他们采用的方法是,对门楼两边的基础进行加固。初步方案是,在隐蔽部位进行钢丝网水泥砂浆层加固,“具体加固层的厚度,要在实验室内先做实验才行。”王彦辉介绍,基础加固后可以达到目前南京市地震部门7级抗震烈度的要求。

  至于裂缝、变形,则根据形成的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修补方法。如果裂缝小于1.5毫米,则直接灌浆填实;如果裂缝大于1.5毫米,则要采用特殊物质进行修缮。而渗水问题,首先是要对旗杆进行加固防锈处理,对民国防水层进行疏通,同时进行完善,让它通畅不向内积水。

  对于墙体的外观,要对它进行清洗,就像是给人洗脸一样,轻轻的,让它变得更清秀一些。檐脚线脱落的地方要用原材料原方案进行修补。

  至于门楼内部的木结构楼板,已经腐烂的、不能使用的,用原材料一样的木质进行更换,没有腐烂的则进行加固……南京市文广新局的负责人说,门楼修缮必须修旧如旧,不破坏原貌,局部破败的就局部修,没有破败的就不动。

  什么时候开始修缮?南京总统府工程部副部长冯亦杰说,要等国家文物局批复才行。而这次修缮,也是南京总统府门楼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大手术”。考虑到游客安全,修缮的时候,会搭一些脚手架,并做好安全措施。“不过,不会影响南京总统府的正常开放。”

  门楼前世今生

  太平天国:真神荣光门

  大门楼的原址,一开始是清朝两江总督署的黑漆八字大门。太平天国时期是天朝宫殿的“真神荣光门”,又称“天朝门”或“皇天门”。

  晚清:两江总督署大门

  1864年6月,清兵破城后将此门拆毁,重建两江总督署的大门,还在两旁建了木结构的东辕门、西辕门,一直到民国时仍在沿用。

  1927年:国民政府府邸大门(旧门楼)

  1927年9月,国民政府府邸由丁家桥迁到了这里。1928年10月,外交部长王正廷向接替谭延闿任国民政府主席的蒋介石建议改建大门。蒋采纳了他的意见。

  1929年:国民政府府邸大门(新建门楼)

  经过近一年的方案筛选、工程招投标等运作后,门楼由姚彬建筑师设计绘图,工程于1929年9月5日开工,当年12月20日完工。

  抗战时期:日伪占据使用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日军在大门前举行了入城式,并在门侧悬挂“中岛部队”和“十六师团部”木牌;继而成为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及汪伪政府监察院大门。

  1948年:换装成“总统府”

  1946年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仍作为国民政府大门。1948年5月“行宪”国大后,即将“国民政府”换装“总统府”三字。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人民解放军在总统府门楼上卸下青天白日旗,升起了一面红旗,成为经典一幕。

[作者:刘欢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