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透视货币增速年中"U型反弹":警惕再成通胀推手

2012-07-12 20:23:00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不过,政策的持续松动也引起一些专家关注。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不久,我国货币政策走向适度宽松,货币因素也由此成为物价上涨最重要的推手之一,一时间“豆你玩”“蒜你狠”成为流行语,而居民存款利率出现了连续24个月实际为负的现象。

  “金融危机以来,大量的货币刺激使得经济呈现了V型复苏,但由于外围经济体的货币扩张,以及能源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随后出现的高企,直接造成我国通胀水平上升的速度以及高点超于市场预期。”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看来,在当前货币政策松动加速的时候,有必要适时采取相应政策调控通胀预期。

  “利率政策放松的力度,必须考虑到仍然存在的物价上涨压力。”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尽管当前物价指数已经由“3.0时代”回落至“2.0时代”,但年底物价极有可能再次上扬。

  货币供应U型反弹 稳增长需要长效机制

  在政策松动和贷款反弹的背景下,我国货币供应量增势也于年中实现了“U型”反转。根据央行最新数据,6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3.6%,环比增长0.4%,呈现出筑底反弹之势。截至上半年广义货币M2余额达92万亿元,创出历史新高。

  有关经济学家认为,金融是经济运行的血脉,一定数量的资金投放有利于刺激投资,起到阻止经济失速下滑的作用,最终实现经济快速企稳回升。但分析人士同时建言,在发达国家重启零利率政策的背景下,货币投放过多,经济增长过多依赖资金要素投入,最终将不利于经济的平稳可持续发展。

  “截至2011年末,我国M2与GDP的比值已达1.8,属全球较高水平。这固然有我国融资体制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客观原因,但毕竟货币条件过于宽松会带来潜在的通胀和资产泡沫压力。”连平指出。

  资料显示,2001年我国广义货币存量M2为15万亿元,今年上半年达到92万亿元,10年间在经济总量增长1.5倍的同时,广义货币M2已增长了6倍。货币因其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被专家戏称为在出口、投资、消费之外的“第四驾马车”。

  “中国经济未来增长应通过技术投入而不是通过货币投放来拉动。”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认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全部动力在于市场化、在于改革,建立长效可持续机制。 (记者王宇、刘诗平、王培伟)

[作者:王安宁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