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渝中区凯旋路的蒋介石重庆行营旧址(以下简称‘行营’)被拆解后,为什么迟迟没有启动修复工程,是不是不修了哟?”连日来,不少市民致电本报,就此提出质疑。7月11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他们表示,“行营”相关的建设手续正在审批中,修复工程力争年底动工,明年完成。
拆解的“零件”堆放在一角
7月11日下午,记者在“行营”旧址看到,这里已是一片废墟,马路边竖起了一道围墙和铁门,将旧址与外界隔开。
“不准进来,里面是工地!”记者刚推开铁门,从空地一角处的临时工棚里,钻出来一位中年妇女,将记者拦在门口。
“我们只想看看被拆解下来的房屋构件。”向其说明来意后,中年妇女用手指了指不远处用塑料布搭建的工棚说:“被拆下来的零件,都放在那里,我们三个人每天在这里轮流值班守护。”
记者远远看到,当初从“行营”拆下来的青砖,整齐地码放在一起。“另外还有一些零件,堆放在对面的棚子里。”中年妇女又指了指对面的小棚子。
建设手续还在审批
市社科院专家邓平介绍,“行营”原是三幢两楼一底的砖木结构建筑群,属于民国时期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2008年起,陆续有网民反映“行营”破烂不堪;2009年,作为本市重要的抗战遗址,“行营”旧址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1月,该址的保护方案通过了市文物局的审批;2012年2月,该址被陆续拆解。
事过5个月,拆解后的“行营”为何还迟迟没有动工修复?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后得知,按照专家制定并经市文物局审批通过的修复方案,“行营”的修复采取“落架大修”(即将建筑构架全部或局部拆落,修配后再按原状安装)。同时,按照渝中区控制性规划,“行营”这块地被规划为复旦中学教育用地。
7月11日下午,记者采访了渝中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称,“按照《文物保护法》相关规定,我们将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有建筑的砖、梁、门、窗、楼梯、扶手等文物构件,以便修复时使用。”
至于何时动工,该负责人称,目前,该文物旧址的建设手续还在审批过程中。“我们力争按计划,在今年底动工,明年完工。”
“行营”并不是蒋介石居住地
“‘行营’全称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大致建于1935年,最初是蒋介石为了统一四川军政而设立的一个总司令部派出机构。”三峡博物馆副馆长张荣祥介绍,随着时间的推移,“行营”的功能和名称也发生了变化——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搬迁至“行营”,“行营”也改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办公用房。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行营”成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外事局,主要用于与同盟军做军事外交工作。抗战后,“行营”变为西南长官公署办公用房。
“有些人将‘行营’误以为是蒋介石居住的地方,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张荣祥说。
蒋介石在重庆的四处官邸
蒋介石曾在重庆哪些地方住过?在那些地方又发生了哪些重要的事情?7月11日,三峡博物馆副馆长张荣祥向记者一一作了介绍。
“据不完全统计,蒋介石在重庆的官邸主要有4处,分别是曾家岩官邸、林园官邸、黄山官邸、小泉校长官邸。”张荣祥介绍道。
曾家岩官邸:蒋介石最核心的住所,许多重大决策均在此拍板。当时,它的公开名称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院内还建有防空洞,昼夜戒备森严,要持特别限期通行证才可入内。
林园官邸:1938年,张治中为保证最高领导人的安全,在西郊修建了一幢别墅。盖好后,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前来参观时赞不绝口,蒋介石为表敬老尊贤之意,就把它送给了林森,“林园”由此得名。直到1943年5月,林森去世,蒋介石才将林园收回。
黄山官邸:蒋介石在重庆的四大官邸中惟一对公众开放的一个。
小泉校长官邸:位于巴南区南泉镇西1.5公里。1938年秋,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从南京迁到南温泉,蒋介石常去训话和主持典礼。为此,陈果夫特意在这里建成了一幢西式平房,供蒋介石临时休息或住宿。(记者 匡丽娜 实习生 郑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