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圈子文化”侵蚀官场生态 利益同盟成腐败变种

2012-07-12 11:15:00 来源: 浙江日报 
字号  

    “圈子”的本质就是利益联盟,利益是“圈子”的润滑剂。结“圈”之人心态各异,但目的无非是为了从“圈里”获得好处,达到权力的利益共享。

  核心提示:

  近年来,社会上流行一句话:“进了班子还要进圈子,进了班子不如进圈子,进了圈子等于进了班子。”显然,“圈子文化”正潜入干部队伍,某些单位、领导班子里,因争权夺势,私下里形成不同派别的“山头”,扰乱正常的组织秩序,已成为一种机关病。如何让官场圈子没有生存的土壤,已成为一大课题。

  最近,广东五华县“八官”聚赌被抓了个正着。据报道,梅州警方根据群众实名举报,在梅州五华县一家酒店端掉一个聚众赌博团伙,令人意外的是,被抓获的赌客都是当地官员——以五华县政协副主席兼财政局局长朱汉军为首的8名干部,现场缴获赌资8.15万元。

  朱汉军担任五华县财政局局长已长达8年,去年被提拔为县政协副主席。朱汉军被当地人称为“财神爷”,许多基层干部由于工作关系,经常被他“请”到“接待基地”参与麻将赌博。没多长时间就形成一个“圈子”。据知情人透露,那天现场被抓的仅有8人,平时主动或被动加入赌博行列的基层干部有时多达20人。

  拉下台,小兄弟帮倒忙

  如今,这8名“赌官”已经被免职,但社会各界对此事的关注并未停止——圈子文化的发酵,正侵蚀着官场生态:某些别有企图的人,穷尽一切手段成为领导亲信,投其所好,追随巴结,久而久之就形成以某领导为核心的圈子。

  在近年查处的腐败窝案、串案中,不少“出事”的领导干部身边,往往活跃着“小兄弟”的身影,隐藏着“小圈子”的阴影。这些腐败圈子从企业高级管理人员、领导干部,逐渐拓展到中层管理人员,甚至延伸到一般的工作人员,如财会人员、业务员等。犯罪分子相互勾结,利用管理、经手资产的机会,大肆收受贿赂,形成非法利益共同体。

  巨化集团贪污贿赂窝串案可谓轰动一时。据省检察院提供的信息,该集团27名领导干部如多米诺骨牌般被翻倒,从原董事长叶志翔、原副总经理黄华章两名集团领导,再到原副总会计师杨福平、原总经理助理李建华等15名中层部门领导(均为处级干部),涉案总金额1000多万元。

  衢州市委原常委、巨化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党委书记叶志翔原本是一“风云人物”,在巨化集团工作27年,曾先后任巨化集团总经理助理、副总工程师、副总经理、总经理等职务。2002年至2009年间,叶志翔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227多万元。

  “这些年,我结交了一些层次不高、素质低下的民营企业或个体老板做朋友,把他们当小兄弟。在与他们的吃吃喝喝中,我开始贪图享受;在他们的赞美和吹捧声中,我开始分不清善恶;在他们的糖衣炮弹面前,我放松了警惕,迷失了自我,丧失了原则……”从叶志翔在看守所写的《悔罪思过书》中,可以发现他的种种贪腐行为背后,“小兄弟”们结成的圈子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熟人好办事,圈内人的事更好办,办成了事,总得意思一下,“小圈子”里酝酿的权钱交易自然而然就发生了。

[作者:张尚初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