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日本人好色的宗教感觉

2012-07-09 15:06:00 来源: 百度新闻
字号  

  在日本历史上,最能体现好色宗教感觉的人是日本平安时期的在原业平。《伊势物语》就是他的好色物语。

  他俊美风流,桃运无数,相传曾与3733名女子交往过。更因为与二条皇后有私,并咏“月非旧时月,春岂去年春;万物皆迁化,不变唯我身”的和歌,意表冒险之恋,而成好色之典型。他的一个基本的想法是:今天我是活着的在原,但明天可能就会成为死去的在原。如何在不死的今天,与更多的女人共度春宵之夜?

  于是,在原业平接受一个男人之托,和这个男人的母亲,一个白发老太发生了性关系。这位老太,并不是和他有恋情,而是一时的性冲动,想要男人的肉体而已。这里,震撼的意义在于,这件事所想要强调的并不是这个老太的欲望,并不是在近代看来是毫无疑义的性的举动,而是这个男人(即在原业平)是代替受托男人在行孝心。因为通常的做法是,男人只是对所爱之女发生关系,而这位在原业平却对谁都有发生性关系的好心情。

  就是这样一位好色之徒,在后世日本人的观念里,演变成了具有“新文明教养”的一种表现。并有了对此加以赏赞的心相。因为这是新的性道德———“好色”道德的开始。那么,这个好色道德的根在哪里呢?请看55岁的在原业平留下的辞世歌:

  生死如朝露,此语早乐闻。

  命在今明日,想来令人惊。

  原来如此。

  和泉式部有首和歌这样说:

  睹物思情,池边流萤飞舞。

  宛如我的躯体,离恨愁魂。

  看到飞舞的流萤,仿佛灵魂脱壳。那萤火虫正是自己灵魂的寄身,飘向无限的情色彼岸。

  这就是日本人特有的好色的宗教感觉。不是在这个风土出生的人是很难理解的。

[作者:姜建强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