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千年蜀绣从业者大多经营惨淡:创新不足营销乏力

2012-07-09 13:43:00 来源: 重庆商报 
字号  

  昨日,渝中区,胡慧琴在给学生们做现场示范。记者 张路桥 摄

  胡慧琴在现场绣作品

  探访民间工艺

  蜀绣,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已有3000年历史。作为蜀绣的两大流派之一,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重庆蜀绣曾畅销海内外。如今,蜀绣面临严重发展瓶颈,从业者大都经营惨淡。蜀绣为何没落?出路又在哪里?近日,本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商报记者 王松南 实习生 刘懋

  洪崖洞,“胡大妈绣坊”,没有客人。店员说,这是蜀绣市级传承人胡慧琴开的绣坊。这位店员告诉记者,每个月能卖几千元,除了房租、水电等成本,所剩无几。

  绣坊开了半年就关门

  日前,在渝中区张家花园一栋老居民屋内,记者见到了蜀绣重庆市级传承人胡慧琴,她正在绣着鸳鸯戏水图。虽然已69岁,胡慧琴依旧手指灵活,针下的鸳鸯栩栩如生。

  17岁进入重庆挑花刺绣厂学习蜀绣,胡慧琴已和蜀绣打了半个世纪交道。其代表作《列宁》曾作为国礼送到前苏联。重庆挑花刺绣厂倒闭后,剩下的手绣业务骨干要么离世,要么改行。

  2000年,蜀绣厂倒闭后胡慧琴曾在小龙坎开了间绣坊,但由于绣品价高难卖,加上绣庄的房租、水电等,每月的成本花费很高。在艰难维持了半年后,“胡大妈绣坊”最终关门。2001年,她又转战磁器口,但同样不到一年便关门大吉。

  目前,胡慧琴又在洪崖洞开了一间绣坊,但只能针对外地来渝的“散客”,零星卖些小绣品,年销售额只有几万元,除去房租、水电,只能勉强维持。

  从业者大部分经营惨淡

  蜀绣的刺绣方法分12大类,仅针法就有120余种,每一针都相当讲究,如果走错一针,整幅蜀绣就废了。胡慧琴说,一般熟手,做单面绣要数周,双面异彩要做半年,而异形异彩差不多要一年。因此,蜀绣产品成本极高,一般作品要数千元,精品则高达数万元至百万不等。

  目前,重庆地区类似胡慧琴的蜀绣作坊,主要分布在渝中区,全市共十余家。除了蜀绣大师康宁的作坊经营红火外,其余都十分惨淡。

  探因

  营销乏力 品牌知名度逐渐下降

  重庆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彭勇表示,大师们常常花大量时间绘制做工精良的作品,但是在市场运作上基本是空白。

  由于大多数蜀绣从业者经营惨淡,没有能力大规模进行广告营销。彭勇表示,没有专业营销人员策划、宣传,蜀绣的知名度逐渐下降,整个行业陷入恶性循环:产品卖不出去,从业者经营惨淡,无力加大营销投入,品牌影响力进一步降低。

  重庆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何发美说,目前,蜀绣从业者大都以作坊的方式存在,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品牌。

  同时,重庆的民间艺术绝活很多,但缺少大型艺术品市场。何发美称,目前,重庆艺术品市场主要集中在磁器口、洪崖洞、大礼堂,规模小且散乱。如果没有内行介绍,外来游客想要买到正宗、优质的蜀绣十分困难。

  创新不足 产品多年来变化不大

  蜀绣的技术创新明显滞后。彭勇说,苏绣大胆创新,刺绣方法多次改进,其品种更新速度每年达20%以上,而蜀绣品种多年来几乎没有变化。

  “迫于生存的压力,不少蜀绣从业者缺乏创新能力。”重庆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何发美称,多数从业者在蜀绣技艺方面很少有突破,没有独特的产品问世,很难得到市场的认可。

  同时,政策扶持效果不明显。何发美介绍,2006年,市政府落实了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发展专项资金。专项资金从最初一年200万,增加到现在一年500万,但蜀绣分到的不到10%。

  破冰

  培育品牌 注册集体商标 产品人无我有

  “要让蜀绣重新焕发青春,技术创新是核心竞争力。”重庆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彭勇表示,建议和川美等美术院校建立合作机制,定期培训,让蜀绣的色彩、图案等内容不断创新和提升。

  目前,重庆只有蜀绣国家级传承人康宁的绣品供不应求。究其原因,渝中区文化馆副研究员卢延辉说:“就是因为她不断创新。

  卢延辉介绍,康宁独创的“双面异形异彩绣”,只有她掌握,其绣品很难不卖高价。

  “蜀绣和苏绣的差距如此大,说明蜀绣发展的潜力也很大。”重庆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彭勇称,要提高竞争力,蜀绣从业者们必须抱团,一个人接不下来的业务大家一起来完成,产品不好卖大家一起想办法。

  重庆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何发美认为,重庆本地绝活品牌意识差。他表示,集体商标受法律保护,有利于创造信誉、扩大影响。同时,蜀绣从业者应成立一个行业协会,出台行业标准,规范生产工艺,树立品牌,防止恶性株连。同时,聘请专业营销人员,推广蜀绣。

  找准市场 低端融入生活 精品做成品牌

  “我们大部分蜀绣产品需要放下身段。”彭勇表示,苏绣、湘绣早就开始走时尚化、生活化、多样化的路子。如今在苏州湖镇,已形成一条1700米长的绣品街,全镇2万多人中有约8000名绣娘。2008年,其刺绣产值超过6亿元。

  这些恰恰是蜀绣的“短板”。因此,蜀绣可借鉴其成功的方式,从绣帕、折扇等小物件上着手。这些小物件绣法简单、成本很低,售价几十元,能让大众消费者接受。

  “虽然要走平民路线,但精品也不能放弃。”何发美表示,精品是蜀绣的品牌和灵魂,还能带来广告效应。

  重庆唯一的蜀绣国家级传承人康宁介绍,她瞄准的是收藏和政府礼品市场。她常常到国内外参加艺术活动,以提升影响力。同时,她只绣包含最新的蜀绣技艺精品,都是原创,一年最多卖5幅,每幅作品售价在数万元至十余万元不等。

  “她的作品升值空间很大。”何发美透露,康宁3年前曾绣过一副双面绣《绝代佳人》,买了2万元,现在已升值到10多万。

  政府支持 建统一平台展示 采购倾斜促销

  蜀绣要重现辉煌,何发美认为,还需要政府的支持。

  “一定要有一个大型的艺术品市场。”何发美称,这个市场不仅展示蜀绣,还可将梁平年画、荣昌折扇等上百种重庆传统绝活集体展示。外地游客到重庆,不仅可在这里买到重庆传统艺术品,还可了解重庆的传统文化,成为重庆的一大旅游目的地。

  同时,政府除了加大资金支持外,还应有其他政策支持。比如将蜀绣列入政府礼品采购目录;在如世博会等大型文化活动中,展示推广蜀绣。

  背景

  刺绣厂曾是重庆一大旅游景点

  据文献资料记载,早在晋代已有独具巴渝特色的蚕丝刺绣工艺面世。现藏于西南大学的一幅北宋时期绣品《双冠图片》,是保存至今最早的蜀绣作品。渝中区文化馆副研究员卢延辉介绍,抗战时期,苏绣、粤绣、湘绣技艺融入蜀绣,使蜀绣工艺更臻完美,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重庆市挑花刺绣厂集中了几乎重庆全部的蜀绣人才,被称为重庆蜀绣三杰的李尚余、胡惠琴、康宁,都是厂里的技师。“那时,刺绣厂是重庆一大旅游景点。”重庆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何发美称,当年外国游客到重庆,几乎都会到刺绣厂参观,并大量选购蜀绣。一副中等质量的作品,当年就要卖数千元。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刺绣厂开始快速减产,2000年最终停产倒闭。绣工们大多转行,人才锐减,重庆蜀绣从此辉煌不再。

[作者:刘欢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