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三年时间表”能否破解食品安全难题?

2012-07-07 11:09:33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食品原料要“能溯源”

    从近期全国发生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件来看,在食品中非法添加是较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而决定明确要求建立健全食品退市、召回和销毁制度,建设生产经营者诚信数据库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发布违法违规企业和个人“黑名单”。

    彭万臻表示,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食品安全管理对监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内蒙古将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及时向社会公布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信用情况,“特别是婴幼儿乳粉生产企业,今后将率先全部建立诚信管理体系。”

    目前,内蒙古已建立起违法食品企业“黑名单”制度。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查处一批食品生产违法案件,共有40家企业被责令停产整顿并列入“黑名单”,并全部公开曝光。

    对食品的“安全监管”也是此次决定的一大亮点。朱毅认为,应当把那些仅限工业使用、现实中又易被滥用于食品中的物质列入禁止添加的名单,通过权威部门进行公布,同时加强对这部分物质的监管,不仅要监督使用者,还要监督经营者,逐步建立起对这些物质的登记汇报制度,以便出现问题后可追溯。

    这种“追溯”正在慢慢变成现实。从今年开始,内蒙古将开始筹备建设全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电子监管体系,将来可实现酒类、肉菜和农畜产品产地的电子追溯。在广东省,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已在广州婴幼儿奶粉企业及部分其他食品企业推广,从而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控制能力。

    广州某婴幼儿营养品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生产过程中每一个产品均由激光喷绘唯一的产品批号,根据批号就可查询食品的基本信息并实现向上溯源。回溯系统能在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追踪到出现问题的原材料,这样可以做到准确召回,既对消费者负责,也将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

    针对一些食品安全案件具有环节多、链条广、跨区域性的特点,仲炎认为,“溯源”还需要建立起跨部门、跨地区食品安全信息通报、联合执法、事故处置等联动机制,形成食品安全监管“一盘棋”。

[作者:杨婷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