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古巴年轻一代不排斥美国文化 喜欢可口可乐(图)

2012-07-06 17:29: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字号  

  “为什么恨美国”

  5月11日至6月11日,第十一届哈瓦那双年展在众多艺术场馆举办,来自43个国家180位艺术家的作品参展。美国的摄影师大卫从墨西哥转机到了哈瓦那,正是为双年展而来。

  所谓“美国公民禁止到古巴旅行”,只是美国政府对本国国民做出的单方规定,而古巴是来者不拒。古巴实行另纸签证(护照以外单独签注在一张专用纸上,但必须和护照同时使用),并不会在护照上留下任何痕迹。从加拿大、墨西哥、荷兰、法国,都可以到古巴,乘飞机时办理一张旅游卡,出入境章就都能盖在卡片上。

  也有报道称,一旦美国公民被政府发现去古巴,理论上,要交罚金最高可达25万美元,刑期最长可到10年;尤其在政府相关部门工作的人员,后果会更严重。

  作为满世界飞的自由摄影师,大卫没有这样的担忧。

  他计划拍摄一个“反美宣传”的专题,但相当失望,“看到一些医院、书店门口张贴的‘布什暴政’‘奥巴马请释放我们的5个英雄’的宣传画,但贴的地方太少了。”

  似乎只有在古巴国际新闻中心——外国记者在古巴合法采访的唯一授权单位——这样的地方,才能找到足够的反美素材。 一进门便是国家英雄“古巴五人”的照片,他们是被美国以间谍罪监禁的古巴特工。

  更令大卫意想不到的是,菲德尔·卡斯特罗的画像和雕像在大街小巷很少见到。古巴人说,菲德尔·卡斯特罗曾叮嘱继任者无论生前死后都不要过分宣传他。

  “一些古巴人听说我是美国人,很吃惊,但他们不会刁难,甚至还帮助我。”大卫说,“这种经历值得回味。”

  “美国普通人还是觉得来古巴最安全。他们从哥伦比亚、墨西哥那些地方转到古巴来旅游、做生意。其他国家可能会出现焚烧国旗,喊口号‘滚回去’,这里不存在。那些美国人到古巴以后,没有人抢劫,没有人对他们进行恶意攻击。”《格拉玛报》总编辑拉萨罗·巴雷多·麦地那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很多古巴人都有“美国亲戚”。据路透社报道,海外古巴公民人数大约200万,每年向古巴亲人汇款超过10亿美元。这是古巴外汇收入重要来源之一。

  “我为什么恨美国?我喜欢喝可口可乐,尽管都不是美国生产的,喜欢好莱坞明星和电影,我还梦想能到纽约看看呢。”古巴小伙阿尔多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大概两年前,哈瓦那街头出现了英语培训班,“这在我父亲的时代是无法想象的,那时是禁止学英语的。”

  古巴电台差不多40%的歌曲是美国的,80%的电影电视剧是美国的。在不久的未来,古巴人可以享受出国旅游的机会,而再不用付出“叛国”的代价了。

  不久前,30岁出头的萨利亚多在一幢西班牙殖民者留下的高楼底层,和朋友租赁了60多平方米的门脸房,合开了一间可以提供简餐的冷饮店。店里最显眼的是一台在哈瓦那少见的苹果笔记本电脑。“可惜在哈瓦那,上网并不容易,网速只有56k,收费又高,1小时10红比。” 萨利亚多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在经济“更新”前,古巴政府对网络的管理和限制很严格,除了一些政府机关、研究机构和涉外饭店外,本国民众不得自行上网。他们只能到少数提供上网服务的邮局去使用古巴的内部互联网。如今虽然政策上允许公民上网,但网络发展十分缓慢,费用很高,上网仍然是少数人的特权和奢侈品。古巴的网民数量还不到总人口的1%。

  63岁拉萨罗·巴雷多·麦地那对美国充满警惕。“最值得珍惜的是革命。是革命给了每个人更多的自由、更多的尊严、更多的爱。美国人总喜欢把古巴当作自己的财产。封锁也好,入侵也好,包括现在利用网络舆论打信息战。他们意识形态上的同化性是很强的。真正热爱古巴的人,不会把自己的家搬走。”

  但他对《中国新闻周刊》强调,“我们这里没有排外情绪。”

[作者:孔庆玲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