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一条有关“婚嫁保险”的微博被转发了一万多条,微博中称,一位大龄未嫁的女青年因多年前母亲帮她代买过“婚嫁保险”,现在获得了保险公司的赔付。
“婚嫁保险”这个听上去有些陌生的词一下子令许多人蠢蠢欲动,不少“剩男剩女”将之奉为发财良方。不过,保险业人士表示,这种理解实际上与婚嫁保险的概念存在出入。
婚嫁保险类似储蓄
为子女存一笔婚嫁金
“我师妹说,多年前她妈给她买的婚嫁保险到期了,她直到现在还没有嫁出去,人家赔钱过来了……”这些天,这样一条微博在网上被转发了一万多次,特别是在“剩男剩女”之中激起了巨大的反响。
有人表示惊讶:“还有这种东西?”有人蠢蠢欲动,开始着手打听“哪里有卖这种保险”,也有人感叹“都快30岁了,现在买已经来不及了吧”,更有人在询问父母之后才惊讶地发现自己也有一份婚嫁保险的保单,“泪流满面”地哀叹:“娘啊,你到底是从我多小就看出来我不会结婚?”
不过,保险业内人士指出,这样的理解其实是误会了婚嫁保险的概念。一位业人士表示,婚嫁保险就跟养老保险一样,是从出生后开始,每年都要交一定的保费,直到一定的年龄再返还,跟存嫁妆的性质相同,“就是说保证你到了适婚年龄有钱结婚,而不是说你没嫁出去的话给你赔钱。”
一位在25岁时已经领到了婚嫁保险金的女网友也证明,这笔钱确实与结婚与否没有多大关系:“嫁出去的用来办婚礼,嫁不出去的数着也安慰。”
业内人士称,从实质来说,婚嫁保险的本质只是最普通的两全保险,虽然利率相对较高,但保障水平偏低。
婚嫁成本水涨船高
目前市场已无专门婚嫁险
中国人寿上海市分公司办公室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婚嫁保险实际上是保险公司在1990年左右推行的最老的一批险种之一。“它相当于一笔储蓄,利率比较高,至于婚嫁只是个由头。”她表示,现在市场上已经没有专门的婚嫁保险了,“现在的产品设计一般是被保险人在20岁或30岁可以领到一笔钱,你可以说它是婚嫁金,也可以说是求学、工作、健康等其他的资金,这些都无所谓”。
该人士认为,婚嫁保险淡出市场,是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不断适应市场需求的结果。“不管是婚嫁金还是其他什么资金,只是说法的不同,其实质是一样的。不给资金设定专门的用途,可能会使产品的适应性更强一些”。
还有一位男网友贴出了自己买了十年的婚嫁保险到账后的账户余额信息:可用余额只有13000多元,“根本不够娶媳妇”。还有一位当年给儿子买了婚嫁保险的女士反映,她买保险时是1994年,当年认为只要存到8000元就足够办一场体面的婚礼,不料20年不到,通货膨胀的水平早已令婚嫁成本水涨船高,“8000元到现在只够两桌酒席,看来钱还是要花出去才有价值。” 据《上海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