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 我们缺失的那些教育
□李春晓
没有哪个国家看起来比中国更重视教育了。我们很早就有孟母三迁的例子,我们有着厚厚的教育史,但现在我们有着糟糕的教育。
在我们懵懂的那些年,我们缺失了情感教育和性教育;那些年,我们糊里糊涂度过了或平静或危险的青春期。如今,教我们如何不倒吸一口冷气,然后感慨自己还算幸运?
而近日,郑州一中学评出22名阳刚男生、22名秀慧女生。评选标准为:能与异性正常交往就是男子汉,不和男生追骂打闹就是秀慧。
我们暂且不去点评“标准”是否真的够标准,至少,现在教育者知道了对情感教育和性教育不能避而不谈。
不过,有些孩子还在倒霉。
长垣一中十几名学生因为在校期间使用手机被学校开除。在这些被开除的学生中,大多情绪低落,甚至有些人“不想活了”。
在这个小学生都玩手机的时代,中学生用手机似乎并不出格也不为奇。但是,校方在网站上列出了不让带手机的理由:让我们过最简单、最安静、最纯朴的校园生活吧!关闭了手机这个通向外部的窗,我们会为自己打开人生的另一扇门!
从此,“大人能做、孩子不能做”的事,除了谈恋爱,又多了一条——不能玩手机。
校方的一个决定,就阻断了学生了解社会,联络感情的桥梁。
这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孩子,离开学校后,是否真的能适应社会?他们缺失的又是什么样的教育?
对孩子的教育,我们总是徘徊在疏和堵的两端,忐忑游移。管得松了怕出格、管得紧了怕叛逆;处罚他们怕反弹、给他们树典型又怕他们接受无能。
物质丰盈精神苍白,是这一代青少年的致命伤。过于关注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知识学习,却没有给予他们的精神世界发育、建设以足够的重视和帮助,才是最大败笔。如果我们不肯再塑造一个孩子健全、正直、充实的精神世界,或者是培养一个合格公民方面多花一点工夫,纵然有诸多善拿高分、得享厚禄的“精英”,我们的未来仍然堪忧。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