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在天安门前留影,脸上洋溢着纯真的微笑
自学与“诗情”
战友乔安山回忆雷锋时说,他有一种模模糊糊的感觉:雷锋和我们不一样。
怎样能尽早完成工作任务,在食堂开饭时抢着一份好菜,积攒下几块钱寄给家里,这些似乎是乔和身边的同龄人的命题。
雷锋不同,他会在夜里敲乔的门:“小乔,有电影,去不去?”遇上10里以外的地方放映,连跑带颠也要赶过去。
他还爱跳舞,接受新事物快,个子虽矮,但舞姿潇洒,颇得钢厂女员工的喜爱。
在雷锋照片中,还有一张雷锋文人气质的照片。
他脖子上围着“五四”青年式的围巾,手里拿着书卷,脚上穿着黑皮鞋,嘴唇红红,一副浪漫文人的造型,背景则是小桥流水。照片上的颜色,是后来人工着色的。
当时,雷锋在鞍钢夜校兼职语文教师。
雷锋虽然只有高小毕业,但一直爱看书。
他有个藤条箱子,里面放着《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沉浮》、《刘胡兰》等各种书。雷锋在老家农场时,女同事王佩玲总会向他借书看。
王佩玲在20世纪90年代的回忆文章中说,“有时我晚上到河边洗衣服,雷锋执意陪着我,并且把书本上或报纸上看到的故事讲给我听。我感到很幸福,少女的浪漫情怀得到了很大满足。”
在望城公务员的合照里,雷锋是唯一一个从夹克里翻出白色衬衣领子、口袋里插着一支钢笔的人——这是60年代里文学爱好者的装束。
1958年,他写的《我学会开拖拉机了》,刊发在小县城的报纸上。
在农场,雷锋以自己经历为背景,写了篇短篇小说《茵茵》,小说开头是:“严寒的冬天,地上落了深雪,河里结了厚冰,刺骨的冷风阵阵吹来,似乎不许人再工作似的。”
雷锋作过9首诗,其中一首以“南来燕子”为意象,描述所在的团山湖农场的变迁:“这南来的燕子啊!你是这样轻快地飞翔,许是欣赏这美丽的景象:蜿蜒的八曲河像一条白银管,灌溉这片肥沃的土地,团山湖与乌山对峙,是天生成的一幅屏障。”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