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郑州新闻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看新乡如何确保农民利益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2-24 10:15:15   来源:中原网--郑州晚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目前,新乡规划建设了28个产业聚集区和专业园区,辐射全市半数以上的乡镇、1/3的建制村和100多万农村人口。同时鼓励返乡农民工创办企业6700余个,带动10万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全市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占劳动力总数的近2/3。

调查显示,入住新社区的农户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比重较入住前下降29个百分点,户均收入增加14657元,增长74.9%。

“找准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不仅要有就业,还要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待遇。新乡推进“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社会管理”“六个城乡一体化”,完善以户籍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城乡统筹发展机制,农民在入住社区的同时,便领到了合作医疗、养老保险、城市户口、房产证等本本。去年开始,只要入住新型农村社区的困难群众都可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保障标准由原来的农村人均低保60元提高至城市标准145元。

新乡建立激励机制,对每个社区选配一定比例的优秀教师任教,配备至少一名财政全额供给的全职医生。辉县市孟庄镇的涧头村王焰文老人乐呵呵地说:“城里有的,俺也有了!”

整合之后:地该怎么用?——一切收益归农民,不以农民放弃土地承包权和宅基地使用权为前提

新社区建设会不会让节省下来的农村土地“进城”,成为城市建设用地?不少人都产生过这样的疑惑。新乡的回答是:不从农民手中挖土地,不在农民身上打主意。

“这些都是原来的老宅基地,我们垫了新土,有部分今年已经有收成了。”辉县市张村乡党委书记刘志才指着裴寨村的一片玉米地说。

裴寨新村建设平掉了一个荒山头,不仅不占用一分耕地,还新增土地600亩。其中复耕240亩种粮食;100亩土地种大棚,解决近500农民就业;80亩地建设商业街,全部归当地农民经营;180亩用于集聚区建设,安置近2000名劳动力。“所有经营收益都归村民,都用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裴寨村党支部书记裴春亮表示。

坚持不以农民放弃土地承包权和宅基地使用权为前提,新乡“建新”与“拆旧”并重,确保全市605万亩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他们先后出台65个配套政策文件,打出“组合拳”:对农村宅基地和村庄整理拆并,节约土地首先用于复垦。按照1∶1.05补充耕地,实现占补平衡后适当增加耕地。剩余土地指标的90%作为集体建设用地置换到产业集聚区,通过参股、租赁、转让、合作等方式用于农村发展二、三产业;其余土地收益专户储存全部用于新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配套。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不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由于在二、三产业的较稳定就业不断增加,农民土地流转的意愿不断增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登记流转土地超过20万亩。近3年来调出商品粮53亿斤。2009年新乡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431元,高于河南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真的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农村的集体建设用地,只要坚持不出县域,不改变土地性质,集中起来规划使用,就会变成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的聚宝盆、摇钱树。”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农办主任陈锡文肯定新乡通过发展县域经济以带动农村新社区建设的实践,“这表明,我国完全有可能走出一条既有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又有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的城乡协调发展路子。”

克服困难的原动力是什么?

时任新乡市委书记的吴天君说:“主要看你是什么样的出发点,有什么样的政绩观,用什么样的思想看待农村农民问题,用什么样的态度破解农村发展难题。当农民与城里人有相同的保障,而且生活环境更好时,我们追求的居住环境、公共服务、就业结构、消费方式等城市化的目标也就基本达到,城乡同发展共繁荣也就变得越来越近。”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农办主任陈锡文认为新乡的经验可以带来四点启示: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指导市域内产业合理布局与人口合理分布。

二是明确发展重点,着力壮大县域经济。

三是注重农村民生,加快改善农民转移就业的条件和人居环境。

四是从当地实际出发,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 作者:  编辑: 刘丽雅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