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美双方达成协议,中国将在原本每年引进20部美国电影的基础上增加14部IMAX或3D电影。美国片方的票房分账也从原来的13%提高到25%。此外,中国将改变“一家进口”局面,建立除中影集团进出口公司外的第二家进出口公司用以拓展好莱坞影片入华渠道。消息一出,各方反响热烈,对国产电影来说,与狼共舞,无疑面临着巨大压力,但更多业内人士强调,这也为国产电影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动力。
市场繁荣,国际化已成趋势
每年增加进口14部好莱坞大片是一个什么概念?南师大文学院影视教研室主任孙慰川教授告诉记者:1994年,中国首次引进好莱坞“分账大片”《亡命天涯》;其后7年,中国每年引进10部进口片;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中美双方签署协议,每年以分账形式进口20部美国大片。2000年,我国电影票房不足10亿元,2011年达到了130亿,年增幅超过35%。如此巨大的电影市场,自然吸引了好莱坞的热切关注,他们一方面在电影中增加中国元素,如《功夫熊猫》《花木兰》等,另一方面按照WTO相关规定,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视听及相关产品是美国的重要产业,纳税额占到前五名,好莱坞电影占据了全球电影产业的80%左右。此次在中国增加的配额,主要集中在IMAX或3D电影,这也说明了自《阿凡达》以来,3D等高技术电影已成为新兴力量。
增加好莱坞进口大片,最受益的自然是观众。在南京新街口万达影城,记者作了随机采访。80后影迷陈华说,增加14部进口大片,观众选择的机会更多了,题材上也更多元化了,能让中国观众同步体验到国际最新的文化潮流。与陈华有相同感受的观众不在少数,微博上,很多网友听到这个消息后都很雀跃,他们认为,“电影国际化潮流是大势所趋,对一些质量不高的国产片也是一种倒逼。”
增加配额,对影院来说更算得上是“利好”。目前,全国影院每天以新增一块银幕的速度发展,市场空间迅速扩大,因而,即使对方提高了分账比例,发行商在单部影片上的利润减少,绝对值仍会大幅提高。南京新街口影城宣传经理黄倩对记者说,“从影城票房情况来看,进口大片可以说是影城的‘摇钱树’,每次上映都会带来票房的爆发。全球同步上映的大片,即使零点场也往往座无虚席。”她认为,增加配额,能将一批在网上看大片的观众拉回影院,毕竟,在影院看大片,视听享受和在网上是完全不同的。
压力陡增,短期内冲击市场
进口片配额大幅增加,更引发业内人士大讨论,大家一致的认知是,短期内中国电影业的压力将大幅增加。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陈国富认为,美国电影一直以工业化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在全球范围内无人能敌,而中国电影近年来虽然取得长足进步,但在技术、人才、理念、管理等方面仍存在巨大差距。在20部进口片的基础上再增加14部,对国产电影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冲击,甚至“不寒而栗”,事实上,国产电影目前还不具备与好莱坞抗衡的实力。
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电影全年票房130亿,其中国产片70亿,进口片60亿,国产片虽然险胜进口片,但进口片单片票房收入远远超过国产片。“这意味着进口片市场开放后,国产片票房将有很大部分被好莱坞瓜分,这对中小成本影片的压力尤其大。”孙慰川告诉记者,台湾电影从2002开始后的几年中,由于大量引进好莱坞大片,岛内电影市场份额只剩下3%左右,直到2008年《海角七号》之后,才逐渐恢复生机。“因而,中国大陆电影市场在增加好莱坞大片配额之后,短期内肯定要经历阵痛,不过,大陆的电影市场潜力和容量大,肯定不会像台湾一样遭受那么大的冲击,但也必须引起行业内的充分重视。”
协议中提到美方分账比例提高到25%,这意味着引进方中影等公司和放映方影院的票房分账比例将受到冲击。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电影总票房中20部美国分账大片就超49.1亿元,占37%,增加分账比例后,仅这20部影片就能增加一倍票房。对此,国内电影公司、发行公司、院线等欣喜之余也感到担忧。南京一家开业不久的影城经理坦言,“影片票房分账比例减少了,而地产租金等随时都在提高,影院投资者将面临利润摊薄、资金回笼缓慢的困境,压力必然大增。”不过,采访中,一些业内人士也表示,相关利益方的诉求会通过协商和市场化运作,日益趋向合理。
把握动力,国产片将获新生
“压力面前,国产片应该逆流而上,重获发展动力。”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节目交易中心导演徐化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中国电影在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将进一步优胜劣汰。那些单靠‘数星星’、搞炒作的电影制作者的空间将被大大压缩,而执著、勤奋且富有才华的电影人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陈国富强调,进口片的放开对国产市场的繁荣其实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国产片与进口片的差距在一定时段中将被放大,但它本身也刺激着国产片的进步。他说,“早在1994年开启进口片大门时,不少国内导演就对此提出异议,但事实证明压力背后是动力,粗制滥造的影片必然被淘汰,优秀的国产片越来越多。”
讨论中,很多网友和观众的话题又回到了国产电影本身。网友“小影迷”说,“《集结号》《十月围城》《金陵十三钗》等把国产电影的水准推上了一个新高度,但《英雄》《无极》《三枪》《夜宴》等则把国产电影带到了一条歧路上。”网友“小燕子”还给大家出了一道题,“每年500部国产电影,你能记住几部?”结果显示,能赢得口碑的国产电影寥寥无几。
对此,徐化雨点评说,目前内地很多电影人喜欢“自言自语”,爱从自己的角度理解电影,拍出了很多观众看不懂、也不愿看的电影。很多投资方和制片人,存在爆发户心态,求大、求全,动辄数亿资金砸进去,拍出来的电影却空洞浮华。从业人员基本功和专业素质差强人意,一些人因为能够拉来资金,摇身一变就成了“导演”,大量“垃圾”就这样制作出来了。徐化雨强调,“增加好莱坞大片配额,可在中国电影市场上‘搅动一池春水’,从技术、理念、管理、推广、市场等各方面促进国产电影的进步。”
与狼共舞,国产电影如何在国际化竞争中重塑形象?孙慰川提醒大家关注这样一个现象:在好莱坞所向披靡的背景下,迄今为止印度电影依然占据本土95%的票房,原因不外有两点:一是扎根于民族传统,吸引了占总人口70%的农村人口,这与中国观影人群主要是都市年轻人形成鲜明对比;二是吸收大量好莱坞技巧、技术、理念,宝莱坞电影进入了北美主流商业院线,在2011年度北美上映的亚洲电影票房榜前20名中,印度电影独占17部,且包揽前五名。
“印度电影的发展应该给中国电影提供多方面的启示。”孙慰川强调,“电影产业的发展,根本的动力还在于竞争,增加好莱坞大片配额,对中国电影来说无疑激发一种‘鲶鱼效应’,促使它在压力中自省:一是扎根本土文化传统,做好内功;二是向世界先进学习,开拓视野。只有这样,中国电影才能获得新生。”
本报记者 贾梦雨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