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

"野鸡大学"烧不尽 "洋文凭工厂"拿什么终结你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2-23 10:57:36   来源:光明日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中国人缘何成了“优质客户”?

  狄克森州立大学丑闻中,中国人的角色扮演并非偶然,一个接一个的案例和惊人的数字不断提醒我们,有不少中国人正在和各种“克莱登大学”“亲密合作”。熊丙奇认为,中国人已经成为“文凭工厂”最大、最稳定的客户群。

  “假文凭”、“假洋文凭”、“注水洋文凭”……一出出闹剧究竟何时休矣?

  当留学被当作利益可观的产业来经营时,“需求决定供给”的简单经济学定律已然成为留学市场的最高法则。而在数不清的文凭造假事件中,滥发文凭者固然可憎,作为“最大客户群”频频亮相的中国留学生也让人心生疑窦:从何时开始,“假洋文凭”竟变成了国人的“刚性需求”?

  国人对文凭的“膜拜”可谓由来已久,自高考制度恢复以来,历经“唯学历论”——“唯名校论”——“唯洋文凭论”几个阶段的转变,“学历代表能力”的真实含金量始终被忽略,在很大程度上文凭也成为了形式大于实质的一张薄纸。加之近年来不少人对国内教育方式诟病不止、升学考试难度不减,相比于兢兢业业“用脑学习”,很多人明知是假,也愿意“用脚留学”,以相对轻松的付出换来一个时髦的“海归”身份和一张“洋文凭”。

  而滋长“学历情结”的社会土壤更是值得我们深索。有学者评论:“当我们都活在一个公司会因为你有较高学历而付给你更高工资的世界的时候;当一个没上过大学的工人在工作了20年之后新的公司制度突然出炉,他必须在两年内拥有相应学历,否则就会被辞退的时候……某种程度上,这些硬性要求都会迫使人们愿意冒险购买一个假学历。”在如此社会背景下,一纸文凭也许代表不了其本应体现的能力,却代表了诸多欲说还休的附加价值。

  熊丙奇认为:“除了不健康的留学心态外,一些教育机构急功近利,没有长久办教育的思想;此外还有监管缺失,政府部门对中外合作办学的信息公开做得不够等,都助长留学市场鱼龙混杂、乱象丛生。”

【 作者:宋晓梦 李玉兰  编辑: 赵静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