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2月22日电(记者 江耘)“台风期间,中国机运输船舶连续8年零死亡。”2月22日,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总值班室副主任卓立在浙江省海上搜救工作会议上如是说。同时,他还表示,中国应大力鼓励海上民间志愿救援。
2011年,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共接报处置水上险情2177起,组织、协调搜救船艇8600艘次、搜救飞机402架(次)参加海(水)上搜救行动,成功救助遇险成功率达96.7%,创造了台风期间中国籍运输船舶连续8年零死亡的佳绩。
成绩背后也有着不小的压力。卓立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海上运输船舶的数量持续增长,各类涉海、用海活动越来越多,加之气候变化异常、极端恶劣天气危害加大,航运业发生海难事故的风险随之增加。
记者了解到,去年一年,仅浙江各类渔业船舶事故就达96起,死亡110人。另外,2009年11月1日,伊朗籍杂货船受寒潮大风影响,船舶走锚触角,船体断裂导致约500吨燃油外溢,船上37名外籍人员遇险。
浙江海事局局长高军在介绍该省海上搜救工作时表示,积极调动并发挥社会力量参与海上搜救,是中国海上搜救力量组织原则之一,搜救志愿者队伍作为社会搜救力量的杰出代表,国际上历来被各国政府所重视。
“浙江海域渔船众多,加上冬季寒潮和夏季台风,同时还是中国海上南北大通道所经地,海上安全形势复杂。”卓立表示,这些年,该省民间救助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浙江海域的“渔老大”里,提到“水鬼”郭文标,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以郭文标为代表的温岭市石塘海上平安民间救助站,几乎参与了台州海域的每一次重大搜救行为。2009年,郭文标还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在温州,全国首支有组织的海上搜救志愿队伍成立并参与海上救助。
卓立告诉记者,这些年国家也加大对海上搜救志愿者队伍的扶持,国家财政每年拿出800万元用于奖励志愿者。“民间救援确实不容易,商船要绕行,影响航期;渔船可能刚下了网,为了救人,就要弃网,付出都比较多。”卓立称,国家的钱给志愿者都是奖励,根本不够对他们的补助。
在2月2日巴布亚新几内亚渡轮翻沉事故中勇救29位遇险乘客的中远集团所属“中河”轮为了救人,耽误时间不算,还多耗费几十吨燃油。“救人第一,费用由公司买单。”“中河”轮船长告诉记者,虽然他们是中国籍商船的首次外国志愿救援,但一切都是“自掏腰包”。
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林东勇表示,浙江省财政每年安排200余万元的资金用于渔船编组生产与渔船海难救助先进奖励,初步形成了由专业救助力量、渔业船舶自救互救、渔业执法船舶辅助救助的渔业海上应急救援体系。
数据显示,2011年,浙江省受补船只300多艘,补助资金300多万元,单项补助资金最高为6万元,最低仅1000元。
由于每年奖励、补助的资金远不及渔船在救助中损失的费用,一定程度上影响渔船参与互救的积极性。林东勇也建议,加大海难救助奖励补助资金额度,以提高渔船互救的积极性,减少海难事故的人员及财产损失。
“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救助基金,明确奖励和补助的对象、标准、审核程序及发放过程。切出一部分海难救助资金,建立一支渔船海上救助志愿者队伍,变无序为有序救助,变被动为主动救助。”林东勇说。(完)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