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龙年春运画上句号 交通业一体化或能缓解春运难题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2-16 11:06:0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16日,首次超过31亿人次的龙年春运将画上句号。但求解春运这一“世界性难题”的思考,远没有结束。

  改革开放30余年为何春运仍难?仅仅把春运当成交通问题求解行吗?何时“春运不再难”?

  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决心、智慧和时间。

  但无论如何,借春运检视国情,可以从中找出推动改革发展的动力。

  春运驮上了全中国

  那些“一票难求”的故事,那些拥挤难耐的经历,向外界昭示着另一种“中国特色”。自上世纪90年代务工流、学生流、探亲流叠加,春运难题凸显。

  春运紧张,是因为交通建设落后吗?事实上,中国交通主要指标已达到世界前列:铁路营业里程长度居世界第二位,高速铁路里程世界第一;高速公路里程十年间跃居世界第二,全国基本实现建制村公路村村通;民航市场全球增长最快,“十一五”期间投资2500亿元,约为前25年总和。

  但因为过分聚焦铁路春运,不少人并不清楚:公路春运才是绝对主力。在今年春运31.58亿人次中,公路、水路客运承担近28.9亿人次,是铁路的12倍。对此,交通部道路运输司副司长徐亚华解释说:“铁路是以运能定运量,公路运输正相反,是以运量定运能,可以起兜底作用。”

  铁路运能装不下暴涨的“运量”,最终要由员工拿40天加班挖出“运力”。加班加到“嗓哑脚肿”是常有的事。高星所在的K180次列车,原本晚上从郑州发车,第二天上午到达北京后,当晚才开始返回。春运期间,则改为到达北京休息1小时后,马上返回郑州。

  2012年春运,铁路部门实行了网络订票和实名制。这在打击“黄牛党”、方便买票的同时,也带来新困扰。如农民工“网购”车票难。

  坦率地说,春运并非中国独有。美国的感恩节、印度的恒河浴、中东国家的朝圣等,发生的拥堵事件并不少见。看到这一点,对中国春运就会多一些理解。

【 作者:种卿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