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多重因素推高国际麦价 进口小麦受到冲击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2-15 14:55:00   来源:国际商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再次,优质小麦播种面积增加较多,同时当前长势良好,并不存在减产预期。在夏收产量增加的前景下,优质小麦价格向普通小麦价格回归仍然是优麦市场的基本判断,5月份之前专用粉生产企业将不会过分做多库存,需求也将不会提前释放。

  市场底部支撑强劲

  为进一步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增加农民种粮收入,国家自2006年开始实施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政策实施以来底价不断抬升,从近几年国家各项惠农方针政策来看,粮价呈现稳步上涨走势符合国家政策要求。2012年国家将白小麦(三等)、红小麦和混合麦最低收购价均提高到每50公斤102元,比2011年分别提高7元、9元和9元。最低收购价作为一种引导性和保护性价格,基本上是市场的底价,2012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提高,无疑又再一次提升了市场的底部空间。

  从2006年小麦最低收购价实施以来,国内小麦市场基本上是完全的政策市,托市收购与政策拍卖几乎垄断着购销市场。往年托市集中收购结束后,临储小麦拍卖基本就成为市场供给的主渠道。由于2011多元化主体参与购销力度加大,市场化收购粮源充足,加之临储小麦在价格及质量上没有过多优势,托市小麦成交显得低迷,用粮企业对临储小麦拍卖平台依赖度降低。

  此外,由于近年来玉米价格的快速走高,贸易商在小麦与玉米利润比较的驱使下,收购重心不断调整,小麦因其蛋白含量较高和价格相对合适而在饲用领域部分替代玉米,在国内玉米价格高企的情况下,未来这一状况仍会延续。

  2011年国内玉米市场需求保持旺盛,价格不断走高,而小麦市场基本处于平稳状态,小麦、玉米价格不仅再次出现负差,而且其价差不断扩大。4月份开始小麦、玉米出现“倒挂”,9月份价差最大时达到每吨400元。尽管后期玉米价格因新粮上市供应增加而回落,负价差有所回升,但“倒挂”现象维持至今,仍未消除。

  由于年度小麦、玉米负价差持续时间长,导致小麦饲料用量增加。据有关机构分析预测,2011年小麦饲料用量保守预计将达到1100万吨左右,部分统计将为1200万~1300万吨,总体来看将近一成的小麦被用来加工成饲料。

  节后采购恢复价格平稳

  春节过后第一周,华北黄淮主产区制粉企业陆续开工,小麦采购逐渐增加,但仍未恢复到节前水平,小麦价格以稳为主。河北石家庄地区标准水分小麦进厂价2170元/吨,山东济南地区进厂价2160元/吨,河南郑州地际区进厂价2120元/吨,江苏徐州地区进厂价2100元/吨,安徽宿州地区进厂价2100元/吨,均与节前基本持平。

  制粉企业陆续开工,面粉出厂订单数量正常,与节前相比并未出现明显增长或者大幅减少。当前仍属于面粉消费旺盛阶段,较快的面粉出厂速度仍将维持一段时间,不过预计面粉价格短期内出现明显上涨的可能性不高。首先,终端市场对面粉的看涨预期不强,经销商备货仍将平稳,面粉需求对价格的拉动能力仍显不足;其次,小麦价格明显上涨的可能性较低,成本也无法推动面粉价格上涨。

【 作者:曹慧敏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