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汤峥鸣 记者 江跃中
李女士在古玩市场花4700元淘到了三件“宝贝”,原本想着一转手可从中赚取不少差价,却不料三件“宝贝”都是仿冒的古董,并不值钱。感觉上当的李女士将摊主王先生告上法庭,要求退款。日前,黄浦区法院驳回了李女士的诉讼请求。
今年56岁的李女士是名收藏爱好者。几年前,李女士瞄准了古董市场的巨大商机,开始从事古董买卖。不久,李女士结识了做古董生意的王先生,并多次前往王先生的店铺购买古董。几年里,她依次到王先生的店里买了三件物品,分别是售价1800元的珐琅彩花瓶一只、售价2500元的清白玉水盂一个和售价400元的民国金鱼小水盂一个。
李女士称,当时王先生介绍说珐琅彩花瓶是清朝的,是一位老师托他卖的,是他家的传家宝,其他两样东西也都是古董。可当李女士将这三件“宝贝”拿到拍卖行准备转手拍卖时,却被告知这几件物品都是仿冒品,价值不过几十元。此时,李女士方才大呼上当。李女士认为,王先生出售仿冒货给自己造成了经济损失,因此要求王先生返还货款4700元。
庭审中,李女士拿出了王先生出具的一份收据,上面载明每样物品的名称和价格。对此,王先生表示认可,称这三样东西的确是李女士三年前在自己这里购买的。而对李女士提出的退款要求,王先生则认为,李女士当时购买了许多物品,现在其他物品都已经转手卖掉,而要求将卖不掉的三件物品退还显然不合理。同时,珐琅彩花瓶、清白玉水盂这两样东西是代卖的物品,货款早已与他人结算。
王先生还特别强调,艺术品行业存在规则和风险,因为这些艺术品根本没有价格,完全靠买家眼力挑选,花几百元买的东西也完全可能转卖几万元甚至更多。
法院审理后认为,李女士自称王先生卖给其这三样物品时介绍为古董,但却未能提供证据予以证明,况且李女士购买的目的是赢利,其应该知道以这个价格不可能买到古董。艺术品市场的价格是买卖双方通过自身对艺术品的认识程度来加以判定的,买方既承担着巨大的风险,也存在高额回报的机会,因此完全是一种博弈行为。据此,对李女士以王先生出售的物品系仿冒品为由要求退款的诉请法院不予支持。
一审判决后,李女士提出了上诉,二审法院维持了一审判决。(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