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欧美复苏不明朗 外贸企业在“寒冬”里艰难前行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2-02 09:22:0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一直是中国服装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之一。但近年来,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用工荒"已经成为作为外贸主力的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的"三荒"之一,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人口红利"正在逐步消失。

  据美国Jassin O'Rourke Group.LLC公司2008年对亚洲各主要服装生产国劳动成本的调查显示,我国劳动力成本仅低于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比东盟、南亚其他主要的服装生产国劳动力成本都要高。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成本的增加还来自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方面转化过来的生产经营成本。比如说一些行业,之前是集群经济,但目前不少转移到相对较远的地方,生产运输成本增加。"应希克说。

  贸易保护又现强化人民币升值再次添堵

  与激烈竞争相伴的,还有不断增多的贸易摩擦。而2012年的中国外贸,除了要面对来自主要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还要应对新的形势--贸易保护主义出现了向发展中国家蔓延的趋势,阿根廷、土耳其、印度尼西亚等国相继宣布对纺织服装进口采取限制措施。

  "新兴经济体贸易保护的措施确实在强化,比如拉美、南美等国家组织的一些展会,考虑到本国要培育的弱势企业,邀请中国企业参会时会着重提醒,不希望把这类产品送过去。"应希克说这是经常遇到的事情。

  贸易保护主义也让竞争对手的成本优势逐渐明显。"孟加拉国的服装出口到美国、加拿大等可享受免税,在关税成本上至少比中国少17%。"田建宏说。

  而贸易保护主义到底对中国有多大的伤害?温州企业的经历或许可以说明一些问题。在2011年中国纺织、鞋类等占欧美市场份额整体下降的形势下,温州鞋类出口逆势上扬,谈及原因,应希克说,这首先得益于欧盟取消反倾销措施,鞋类是温州最大宗的出口产品,比重排在第一位,此前,欧盟对中国的鞋革实行了长达六七年的反倾销措施,今年3月欧盟对温州皮面鞋的反倾销措施终止,大大增加了出口。

  人民币升值给传统出口产品企业带来的冲击同样不可小觑。中国传统出口产品企业的国际议价能力普遍较差,人民币升值直接增加了国内生产要素成本,而出口产品的价格在当前金融危机环境下又不可能同步提高。自2008年10月以来,很多新兴经济体的货币对美元出现大幅贬值。

【 作者:种卿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