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检索 关键字:   高级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拖延症成城市流行病 患者自称如蚂蚁拧巴又纠结

中原网(www.zynews.cn) 发布时间: 2012-01-17 17:27: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要评论

字号    意见反馈 新闻爆料 进入论坛 打印 关闭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我为 “拖”狂

  这世界越来越便捷,而我们却越来越拖延

  当零点的钟声响起,你对着窗外的烟花许下新年愿望的时候,不知是否还记得去年此时立下的“宏愿”——可是,那本只看了不到一半就被扔在某个角落里的书,表面落满厚厚的灰尘;下定决心办的那张价格不菲的健身卡,总共也没用过几次,不知不觉早已过期作废;出国旅游的计划一再搁置,当初费尽工夫办好的签证已经过期……

  为了排解心中淡淡的沮丧,你“顺手”就登上微博去刷屏。此时,一条微博吸引了你的注意——

  “每次打开跑步机决心锻炼减肥,就觉得应该先弹会儿琴,打开琴又觉得光弹琴不写歌浪费,于是打开电脑;然后上网乱看一小时;脑子被搅乱,无法写作,便上楼吃饭,吃完饭脑袋缺血,必须睡一觉,临睡时安慰自己虽然吃完了就睡会长肉,但是睡醒了会去跑步机上锻炼减肥……”

  看罢这条微博,你顿时释然了——原来名人也有这毛病。

  音乐人高晓松的这则微博后面跟了2100多条评论,粉丝们纷纷表达自己的共鸣。网友“泼辣客”不乏幸灾乐祸地说:这就是个死循环,高晓松也有拖延症!

  拖延症,和网瘾、社交恐惧症一样,已经成为蔓延在现代都市里的流行病。有人不堪忍受拖延带给自己的种种麻烦,在网上发起了专门“治疗”拖延症的小组。跟随着这些组员们抽丝剥茧的自我剖析,几乎每个人都能从中发现自己的影子,甚至透过拖延的毛病,隐约看到内心深处不易察觉的潜流。

  “我们都是拖延症”

  2008年,由于迟迟没有递交申请材料,北京师范大学在读博士“高地清风”错过了一次出国留学的机会。虽然理智告诉他,这对他并非是一次“绝对不容错过”的机会,但在失去的时候,他仍很难过,并为自己的拖拉而自责。

  无意间,他发现了豆瓣网上有个“我们都是拖延症”小组,成员大多是学生和白领。大家在小组内纷纷公布自己曾经为拖延而付出的代价:有人错过了出书的机会;有人错过了高薪的工作;有人因为玩“空当接龙”而错过了对国足队员的采访;甚至有人因此失去学业、丢掉文凭……

  “高地清风”发现,这世上竟还有这么多跟他一样有类似困扰的人。于是,他加入这个小组,积极参加讨论,“高地清风”这个名字迅速成为小组内最著名的ID之一。

  在豆瓣网的这个小组里被追捧为“圣经”的,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资深心理咨询师简·博克与同事莱诺拉·袁合写的《拖延心理学》一书。这本书于1983年第一次出版,2008年经过修订再次出版,前年才刚刚引进到国内。

  简·博克在解释再版原因时说,“本书第一次出版时,互联网与个人电脑还没有普及。我们用铅笔写作,用打印机打印稿子,用联邦快递传递稿件。如今,我们重新修订这本书,是因为世界已发生了巨大变化:电脑成了我们的纸和笔,同时也成为我们的图书馆和邮件递送者。技术进步可以让我们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24小时,但它也会引诱我们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地拖延着时间!网络越来越成了人们不愿意做事的罪魁祸首。”

  加拿大卡尔顿大学的詹妮弗·拉沃伊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发现,50.7%的受访者承认他们有长期的“网络拖延”现象,这些人在网络活动中,有47%的时间用在磨磨蹭蹭上。这项研究还发现,网络拖延与压力、内疚等负面情绪有关。

  拖延往往都是在干正事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小动作而造成的,而互联网上恰恰充满了这种触手可及的东西。拉沃伊举例说,“就查一封邮件”“再玩儿一次游戏”,在上网的时候,时间太容易不经意地从指间流逝。想想看,在现实生活中,不正是那些“分分钟搞定”的事造成了拖延吗?一个想擦拭冰箱里几滴油渍的念头,就可能最终导致几个小时的厨房大扫除。网络拖延的形成其实与此类似,只不过网上有太多可以“分分钟搞定”的事儿让人分心——互联网时代的拖延症大流行也就不足为奇了。

  的确,即使没有电脑和互联网,人们照样也会拖延。就在写这篇稿子的时候,记者本人也在不断地刷新微博页面。为避免“拖稿”,最后不得不请一位技术高手来封掉自己的微博网站。但是在接下来的一天里,又不由自主地吃零食、看电视、洗衣服……你读到的这篇有关拖延的稿子,恰是在各种方式的磨蹭当中,拖拖拉拉地完成的。

  按照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心理学家皮尔斯·斯蒂尔的说法,拖延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诞生一起出现的。拖延最早被提及,是在公元前44年的古罗马时期。与普通人的拖延比起来,那些“大人物”们一旦拖起来更有戏剧性,甚至会影响历史的进程。

  最著名的“拖拉机”当属达·芬奇,他留下的那一堆未完成的画稿,都是由于拖延所致。

  为克服拖延,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甚至强令自己赤身裸体地写作,让管家把他的衣物藏起来,使自己在写作时无法外出。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北方军总司令乔治·布林顿·麦克莱伦由于一再拖延而贻误战机,导致这场战争晚了3年才结束,他最终也被解除军职。

  网上广为流传的一篇关于胡适留学日记的帖子,则令“拖拉机”们倍感亲切——“7月4日,新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先要读完手边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 7月13日,打牌。7月14日,打牌。7月15日,打牌。7月16日,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这样下去了!7月17日,打牌。7月18日,打牌。”

  尽管后来有人考证说,此乃今人杜撰,但胡适于1911年8月的留美日记中,的确多次出现了“打牌”的记录,直到9月6日,他在日记中写到“与金涛君相戒不复打牌”。可见上述帖子虽系伪造,却生动地反映了胡适内心的“天人交战”。

  如果说,名人的拖延给人一种亲切的幽默感,那么,常人的拖延却并不总是那么“好玩儿”。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拖延令15%~20%的人深受其害,尤其是在大学里,这一问题更加普遍。有统计显示,有80%~95%的学生都有拖延的毛病,其中有一半的人,拖延已成为他们正常生活、完成学业的严重障碍,令其痛苦不堪。

【 作者:王慧  编辑: 】

  相关新闻
abc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