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冒充钢筋监管怎能松软
又是一起胆大包天的豆腐渣工程!如果不是失控的轿车撞破护栏,丑闻也许还不会败露。从报道中可知,事发地南官河东岸住着上百户人家,该堤坝的防护栏杆已经损坏很多,去年夏天类似的惨剧就已经发生过。生命猝然而逝,把罪责完全归咎为防护栏也许有失客观,但脆弱的护栏加速了无辜生命向死的进程,则是不争事实。
这几年,类似芦苇冒充钢筋的恶劣行为并非孤例。质量就是生命。无论是建筑工程还是河堤工程,既是技术活,更是良心活,工程质量直接决定着人们的生命安全,每一起豆腐渣工程都是一颗不知何时引爆的定时炸弹,最终导致无辜生命或伤或亡。面对人命关天的大事,施工方为何敢于草菅人命?
一是有利可图。用芦苇冒充钢筋,成本低廉,在利益驱动下,一些施工方便见利忘义,将公共安全视如儿戏。二是有机可乘。芦苇冒充钢筋,对这样赤裸裸的造假,如果施工方出于利益共同体的需要不会自我举报,监管部门呢?比如监理,一大职责就是“验筋”——检验钢筋质量合不合格、直径合不合尺寸等等。监管一旦失明,施工方自然有机可乘。
此外,施工方造假也与违法成本过低有关。依照国家《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像芦苇代替钢筋这样的造假,一旦被发现必须全部拆除、改正,并处工程合同价款2%以上4%以下的罚款。这种处罚,对施工方来说是毛毛雨。只要不被发现,施工方就高枕无忧。从媒体报道看,施工方造假被吊销执照的极少,责任人承担刑责更是罕见。
当我们步行在桥上、徜徉于河堤,甚至安卧家中之时,也许危险正在袭来。草菅人命的工程不仅浪费了社会资源,更严重折损了公共安全,加剧了公众的不安全感,这种巨大的心理成本正在降低公众的生活质量、透支公众的幸福指数。(京华时报/王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