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9月14日电 题:华文媒体遍布全球 “中国机遇”助力发展
中新社记者 邓敏
“华文媒体--站在中国的肩膀上向世界发声”,是海外参会代表为第六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撰写的论文题,亦正是当今海外华文媒体借助中国力量不断壮大并提升国际话语权的现实写照。
借力中国 跨越发展
百年前的辛亥首义前后,以马来西亚《光华日报》为代表的一批海外华文报纸为中华民族的重生吹起革命号角,一百年后,当世界的眼光投向和平崛起的中国,海外华文传媒又一次迸发新生,在立体化、全媒体的变局与转型中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连接海内外信息的重要纽带。
正如奥地利《欧洲华信报》社长徐品华所述,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海外华文报刊已遍布全球,成为世界性的传播媒体之一。它不仅存在于数以百万计的华人聚居地,就是在华人人数不多的天涯海角,也有它的踪迹。例如在只有3万名华人的毛里求斯,就有铅印的华文日报两家和华文周报一家;在只有数千名华人的苏里南,也有两家华文报出版。
港、澳、台三地的传媒发展更是直接受益于中国大陆。以台湾为例,在两岸签署ECFA后,2010年台湾GDP增长超过10%,而台湾五大媒体广告收入更同比增长19%,是过去7年来首次出现正增长。
在2010年美国中期选举中,华文媒体成为众多候选人争相宣讲政见、抢攻华人选票的舞台。“美国政客青睐华文媒体的背后,实际上反映出的是美国华人群体的扩大和社会地位的提高,以及中国影响力的增强。”美南新闻电视报业集团董事长李蔚华所说的虽然是美国华文媒体的生存态势,却点出了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华文传媒的一个共通点:抓住“中国机遇”、助力自身发展。
说明中国 发声强劲
从2001年至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走过十年历程,亲历了中国因素为华文媒体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也见证了海外华文传媒在国际话语体系的分量提升。
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美国《侨报》获得当地华文媒体唯一机会派记者随团采访。2011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美国芝加哥,时任芝加哥市长的戴利接受了美国中文电视的专访。十年来,在涉及中国的重大新闻事件中,海外华文传媒凭借天然的优势和客观公正的报道逐渐得以与西方主流媒体对话合作,在西方主流社会发声,真实有效地“说明中国”。
突破语言障碍,是近年来海外华文媒体构建更有效发声传播机制的重要举措。西班牙《侨声报》社长戴华东撰文指出,随着形势的需要,许多海外华文传媒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只出版中文读物,而是将中国的新闻以当地的语言向大众传播。因此,每当有海外媒体对中国国内事件进行扭曲报道时,这些华文媒体便能根据事实,对其它媒体的扭曲报道予以纠正,让海外友好人士更好地了解事件的真相。
国际社会中的舆论话语权不仅是意见及思想传达的媒介,也是国家力量与影响力的延伸。为了不在“话语权争夺战”中落败,新兴国家近年不断发出建立国际传媒新秩序的声音。在此背景下,作为海外信息与中国信息互动交流桥梁的海外华文传媒,天然有着平衡国际舆论的动力与能力,这也是历史赋予的责任与机遇。(完)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郑州日报社和中原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 " 稿件来源:中原网 或 中原网-郑州日报 或 中原网-郑州晚报" ,并不得删除最初发表的报纸名称和作者署名。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